上海崇明區: 加快建設“世界級生態島”
到東灘觀鳥、用風能發電、舉辦環島國際自行車賽事……致力于打造“世界級生態島”的上海崇明區已成為上海“天然氧吧”、長三角的宜居城市。
在生態島建設中,崇明將“尊重自然、順應自然、保護自然”的生態文明理念運用到縣—鄉鎮—村3個層次上,根據各地的實際情況因地制宜落實生態文明建設任務,創造出不同層次和不同領域發展的新模式。
在自然生態方面,崇明通過濕地保護、監測、修復技術的研究與應用,形成了“西灘濕地保護與開發雙贏模式實踐區”和“東灘濕地生態保育與修復示范區”,為國內外濕地保育和修復提供了借鑒;人居生態方面,崇明集成建筑節能、資源循環、智能化調控關鍵技術,實現了崇明陳家鎮生態示范樓綜合節能75%、資源循環利用60%、可再生能源利用50%,形成了島嶼生態建筑的適宜技術體系;產業生態方面,崇明以發展生態農業技術為基礎,建成了適于崇明農田環境的土壤修復、病蟲害防治,稻田養蝦、稻田養蟹等種養結合的生態農業發展模式與技術體系。
今年3月,聯合國環境規劃署發布的《崇明生態島國際評估報告》認為,崇明島生態建設的核心價值反映了聯合國環境規劃署的綠色經濟理念。
編輯:zhaoai
相關閱讀
香港為什么是中國最宜居城市?
當代知名作家汪曾祺曾在《香港的高樓和北京的大樹》里說,香港的高樓令人窒息,讓他無比懷念北京的大樹。后來,他又在《香港的鳥》里說,香港太城市化,只有居民手提的精致雙層鳥籠,沒有鳥能夠在這城市的天空自由地飛。【詳細】
王文杰:哈爾濱城市森林研究看生態城市建設
最近在貴陽召開了生態峰會,提出了要建6個國家級森林城市群,200個國家級森林城市,這是到2020年的目標,現在已經有165個了,到2025年要增加到300個。在生態城市建設中樹木大有可為【詳細】
羅華端:塑造宜居城市——新加坡的歷程
新加坡今天享有清潔的空氣、干凈的水、清潔的土地、高標準公共衛生,新加坡也是世界上最清潔宜居城市之一。不過早期新加坡的情況并非如此【詳細】
銳評:宜居城市應該有大樹扎根的空間
27日夜間,不少地方遭遇了疾風驟雨。在齊魯晚報的官方客戶端齊魯壹點上,很多壹粉曬出了自己所在城市大樹被連根拔起的景象。個別倒下的大樹,砸到了停放在路邊的車,即便沒有諸如此類的經濟損失,看到生長了多年的大樹一【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