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種花梨 生態增收兩相宜
“現在許多省市片面追求產量,花費了大量人力、物力,浪費了土地,辛辛苦苦幾十年,最后種出來的黃花梨卻不能用。”近日,中國明清家具材質、珍稀樹種研究專家周默,在實地考察海南的黃花梨種植情況后,建議混種黃花梨,實現生態保護和經濟效益兩不誤。
周默曾長期就職于國家林業部,從事珍稀硬木進出口工作,對國內外重點林區進行過多次實地考察。對樹木的生態環境、木材特征均有仔細的觀察與記錄。
“因獨特的氣候及自然條件,海南是全國唯一適合種植黃花梨的省份,黃花梨不喜潮濕,海南某些地區的火山巖地質以及西部的沙地斜坡地質都非常適合黃花梨的生長。”自1989年第一次來海南,26年間周默來海南考察不下上百次。
周默反對單一的成片種植花梨木,并提出混種概念。“即在野生黃花梨原有生長環境中播撒種子,在遵循植物生長規律的前提下,實現人工培育。”他說,“黃花梨真正有價值的部分是它的心材,許多人工栽培出的黃花梨外觀長得很粗壯,可打開一看,心材的紋理清晰程度和密度、油性、香味等遠遠達不到要求。”
“植物生長需要適宜的生態環境,在與其他伴生植物互相競爭的過程中,黃花梨才能長得更好。野生黃花梨為什么木質好,為什么值錢也是這個原因。”周默解釋,單一物種種植會給土地原有生態環境造成巨大破壞,導致蟲害,還會使火災幾率增加。而混種則在生態保護和經濟效益間尋求了平衡,在保證了木材經濟效益的同時最大限度保護了生態環境。
編輯:wangying
相關閱讀
海南黃花梨將成小區綠化樹木
2013年1月21日,高達150余株海南黃花梨移植儀式即將在三亞灣海月廣場附近的年輪小區黃花梨廣場舉行.【詳細】
廣東38萬畝珍貴樹木 一棵黃花梨價值千萬
“種樹有什么難的,不就是施肥淋水剪枝?”事實上,如果不懂樹木的生物學特性,就可能種不活或者活不長,更別說讓它成材了。經過多年探索,肇慶林科人員成功掌握了目前最受青睞的世界前三種名貴樹木———海南黃花梨。【詳細】
廣東:海珠區剩余11棵“黃花梨”全民看護
“黃花梨”都沒了?還有11棵!近日,海珠區福場路上一棵降香黃檀樹(俗稱“黃花梨”)被盜,引發街坊連番嘆息。昨天,羊城晚報記者獲悉,該路段還有11棵黃花梨。【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