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漢市全域生態框架保護規劃》獲原則通過
昨日,市長萬勇主持召開市政府常務會,原則通過《武漢市全域生態框架保護規劃》。該規劃初步研究劃定全市基本生態控制線范圍總面積為6391平方公里,約占武漢全域面積75%;對基本生態控制線范圍內新建項目實行嚴格控制,不符合準入要求的實行“零審批、零進入”,并鼓勵既有不符合要求的項目逐步搬遷。
武漢市域8569平方公里分為都市發展區、農業生態區。2012年,我市頒布《武漢市基本生態控制線管理規定》,并同步劃定了3261平方公里都市發展區的基本生態控制線。此次規劃重點研究范圍為5308平方公里的農業生態區,初步劃定4577平方公里生態保護范圍,主要將山體、湖泊、河流及其河岸、自然保護區及風景區、水源一級及二級保護區、古文化遺址區、重大市政設施防護綠帶、特色農業生產區、其他維護生態框架完整性的結構性控制區等9類生態資源,劃入了基本生態控制線范圍。
按照規劃,基本生態控制線范圍內主要鼓勵發展現代都市農業、生態保育、生態旅游、新農村建設等。所有城鎮建設活動應符合人大決定、政府令的要求,并避開飲用水水源一級保護區、自然保護區核心區、山體、水體及其保護范圍等重要生態敏感區。
農業生態區基本生態控制線內允許有條件地進行農村居民點建設,通過編制鄉規劃、村莊規劃,對居民點提出保留、新建、遷移等措施;注重歷史文化名村和特色村莊的保護,維護鄉村風貌,突出地域特色。鼓勵項目化實施生態功能建設,通過策劃都市農業園、森林公園、郊野公園、生態旅游區等園區,發展鄉鎮、村級集體經濟;按照相關行業規范要求編制詳細規劃,設置必要的農業生產配套設施、公園配套設施、旅游服務設施等,且必須滿足“小型化、生態化”要求。對不符合準入要求的既有項目,暫予保留,但不得隨意擴建,引導完善環保處理設施,鼓勵對重要生態敏感區內的項目逐步實施搬遷。
會議還聽取了我市城市總體規劃修編前期工作。據悉,今年,我市將主要開展前期規劃研究,2016年編制規劃綱要,2017年編制規劃成果并報批。
萬勇要求,要把握新趨勢、抓住新機遇、引領新常態,用新的視野研究我市總規修編,做到科學預測需求、堅持以人為本、清醒面對問題、守住生態底線、保護利用統一;要用新方法開展規劃修編工作,增強超前性、透明性、區域性;要用系統觀念統籌城市總體規劃、土地利用總體規劃、綜合交通規劃“三規”同步編制,并分類對中心城區、新城區、開發區及功能區進行研究。同時,萬勇要求遵循“微沖擊、低排放、零污染”的理念,對基本生態控制線內重要區域編制詳細規劃。
編輯:jiaoliting
相關閱讀
武漢黃鶴樓景區周邊立體整治見成效
2018年5月4日,再登黃鶴樓,蛇山風景如畫。【詳細】
城市綠色基礎設施:規劃和實施的戰略方法
2013年,綠色基礎設施歐洲戰略被采用,并明確地涉及到城市空間。在歐盟層面,綠色基礎設施的概念已經根植于歐盟生物多樣性戰略中,因而明確地提到自然保護。在我們的理解中,城市自然保護包括物種和棲息地保護(生物多樣性),【詳細】
健康規劃:英國綠色基礎設施(GI)規劃原則
親近大自然對于居民的身心健康舉足輕重。城鄉規劃的一個重要任務就是塑造與大自然和諧共生的人居環境。在英國,積極應用規劃手段,為城鄉居民提供更多親近自然,享受自然的機會,逐漸成為規劃機構及各類自然保護團體的【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