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綠色發展組合拳:變生態優勢為經濟優勢
據中國之聲《新聞縱橫》報道,十年前,時任浙江省委書記的習近平同志到浙江安吉考察之后,提出了“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科學論斷,也由此開啟了浙江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的新征程。
如今,十年過去了,浙江的山在變綠、水在變清、天在變藍。在實踐兩山理論的道路上,浙江省源源不斷地把生態優勢化為經濟優勢,立體地向人們闡釋“綠水青山”與“金山銀山”的轉化關系。而在加快建成美麗中國先行區的征程中,首先開啟的就是波瀾壯闊的治污之路。
今年年初,一座嶄新的六角涼亭的在浙江慶元縣新窯村與福建松溪縣巖下村交界處的松溪河邊落成,兩縣村民放起鞭炮,敲鑼打鼓,4位來自福建的七旬老人摸著石碑感慨不已:
老人:今天可是我們福建人民最值得高興紀念的日子,閩浙兩省交界的松溪河 “親水亭”落成了。
松溪河,閩江水系源頭之一,發源于浙江慶元,流入福建松溪。上世紀80年代后期開始,慶元縣造紙、染化等高污染企業相繼投產,工業廢水直接排松溪河,時任松溪縣環保局長吳孔仙回憶說:
吳孔仙:我們松溪抽水站就是抽慶元造紙廠排出來污水來吃。我們的縣委領導、縣長三天兩頭給慶元掛電話,我們就把造紙廠一個領導叫過來,勉強它停了,停了沒有多久,春節過后它照樣生產。
當年調查測試顯示:水中化學耗氧量超過國家標準22.7倍,揮發酚超標137.5倍,松溪縣農業產量銳減,魚蝦蕩然無存,連電站水泵都慘遭腐蝕。
1996年福建文真強等5位官員進京上訪驚動全國。而后慶元染化廠廠長許濤被捕,成了浙江因破壞環境被判刑的第一人。內外的壓力,讓慶元縣不得不關閉造紙、染化等污染企業;當年主抓工業的慶元縣副縣長蔡建熙回憶說:
蔡建熙:這幾家廠關了以后,工業稅收從2000多萬降到只有500多萬;如何解決這些問題,只有一條路,就是發展,“騰籠換鳥”,換項目。
隨著“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生態文明發展理論的提出。慶元縣開始立足當地農林資源豐富的優勢,嘗試走一條綠色化工業發展道路:
蔡建熙:一個是發展竹制品產業,從這個一家變成40多家,產值現在是作為全國最大的一個竹制品生產基地。還有當時是“一支鉛筆”,原來一家鉛筆廠現在變成全國最大的一個鉛筆生產基地。
編輯:jiym
相關閱讀
生態文明建設應重視發揮碳匯作用
生態文明建設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重要內容,關系人民福祉,關乎民族未來,事關“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和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實現。【詳細】
“生態文明大考”提升深圳綠色競爭力
因為受到污染,深圳灣曾飽受市民詬病。經過下大氣力治理,如今這里碧波重現,一度消失的黑臉琵鷺也回歸棲息,這片美麗的灣區成為深受市民游客喜愛的休閑健身之地。【詳細】
植物學大會落幕 用美麗植物照亮綠色未來
第19屆國際植物學大會在廣東深圳圓滿落下帷幕。會議舉辦7天以來,無論是主旨報告、公眾報告、衛星會議等學術活動,還是公益展覽、植物藝術畫展、實地參觀考察等公眾活動,不僅令各國科學家振奮不已,而且也讓公眾一起參與其中,共同“關心植物,關心未來。”【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