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黃河濕地國家級自然保護區二期規劃獲批 將建國內一流濕地
芳草萋萋、鶯飛魚躍的濕地詩情畫意,11月30日,記者從省林業廳獲悉,《河南黃河濕地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總體規劃(2015-2024年)》(以下簡稱《二期規劃》)獲國家批復,通過加快濕地保護與恢復、生境改善等工程建設,不斷提高濕地保護和合理利用水平,到規劃期末,一個國內一流的重要濕地將秀美呈現。
廣闊的湖泊水域、沼澤灘涂,以及黃河泛濫后形成的洼地和故道,令河南黃河濕地生物種群豐富,僅現存鳥類就達175種、數十萬只,是全國大鴇、大天鵝等國家重點保護野生動物分布數量最多的濕地類型自然保護區之一。同時,保護區水域面積廣闊,水生植被繁茂,對當地水循環、地表水與地下水補排平衡、抗旱排澇、防風固沙等作用顯著。
然而,由于河南黃河濕地處內陸,周邊經濟發展對黃河依賴性極強,環境壓力和保護難度大。為搶救性保護好這一生態脆弱地區,2003年經國務院批準,建立了河南黃河濕地國家級自然保護區。作為我國內陸人口密集區少有的濕地保護區,該保護區橫跨我省三門峽、洛陽、焦作、濟源4個省轄市、9個縣(市、區)、35個鄉(鎮、場),總面積68000公頃。
經過多年持續建設,保護區基礎設施不斷完善,保護管理和科研監測能力逐步提高,但隨著經濟社會發展,保護與利用的矛盾十分突出。為更好地保護黃河濕地豐富的生物多樣性,促進社區和保護區可持續發展,按照國家有關要求,我省編制了《二期規劃》。
在《二期規劃》中,河南黃河濕地國家級自然保護區被定性為“以保護濕地生態系統和濕地水禽為主,兼具開展經營利用和科學研究、生態旅游、自然保護教育于一體的自然保護區”。
按照“全面保護、分區施策”的原則,新規劃對區內整個自然環境資源、生物資源和人文景觀實行全面保護。其中,核心區作為嚴格保護區,均保持其自然狀態,禁止一切人為干擾;實驗區可進行生態旅游、多種經營,但必須以不破壞自然環境、不影響資源保護為前提。
按照《二期規劃》目標,保護區將全面維護濕地生態系統的生態特征和基本功能,最大限度地發揮濕地生態系統的多種功能和效益,防止濕地的退化、植被的破壞和鳥類種群的減少,使河南黃河濕地國家級自然保護區濕地生態系統朝著良性循環方向發展。
同時,通過加快濕地保護與恢復、植被恢復、棲息地與生境改善工程等建設,不斷提高濕地保護、管理和合理利用水平,科學處理好人類活動與濕地保護及生態恢復的矛盾,探索濕地資源的可持續利用的途徑,實現濕地保護與社會協調發展,達到人與自然和諧共生。
編輯:jiaoliting
相關閱讀
趙泰東:韓國江陵市鏡浦濕地修復計劃和現狀
從20世紀60年代,鏡浦濕地進行了大范圍的農耕地開墾,居民對鏡浦湖進行了圍湖造田,湖水面積也越來越小。隨著世界上對于濕地修復的重視,在鏡浦濕地也開始進行了修復的進程【詳細】
國務院調整大黑山等6處國家級自然保護區
國務院辦公廳關于調整內蒙古大黑山等6處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的通知【詳細】
安徽5年新增濕地17萬公頃
記者從近日召開的加強安徽省濕地保護地體系管理有效性項目(GEF項目)終期評估會上獲悉,自2013年12月以來,安徽新增濕地面積17.53萬多公頃,濕地總面積達104.18萬公頃,占省國土面積的7.47%。【詳細】
高爾夫球場長期侵占自然保護區
占用面積達36公頃 多次被要求整改無果 森林公安介入調查【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