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生態建設推動城市的“自然資本”增值
說起西安,不少人還停留在“黃土高坡”的印象。其實,這是一種錯覺。“蒹葭蒼蒼,白露為霜。所謂伊人,在水一方”,關中河洲濕地的動人場景流傳千古;浐灞河畔、楊柳依依,古人的別離情緒凝固成國人的文化記憶。更讓很多人想不到的是,西安的水路直到近代仍然便利,1924年魯迅便是乘坐小舟來到西安。
為了讓這些“想不到”變成“看得到”,再現“終南毓靈秀”的勝景,西安市提出了“八水潤西安”的目標。浐灞生態區,便是西安實踐和創新生態文明建設的先行者。“西北地界、山水江南”,實現這個目標不容易,關鍵在三點:生態先行,生態求真,生態留白。
生態先行,很好理解。以往的城市開發,總以GDP為導向。先建設,再配套;先發展,再環保。甚至不惜以環境為代價來求得短期的發展。浐灞生態區的建設特別強調,要先恢復生態、保護好環境,再開始造城。在這里,樹種得比樓建得早,鳥兒來得比人來得早,配套設施比使用者提前到位。我們稱之為“生態導向開發”。
什么是“真生態”呢?我們通過為河流減負,創新河道生態修復模式。在護坡植物的選擇上,采用合適的本土草種進行編織,形成“生態毯”;種植蘆葦、菖蒲、荷等水生植物,增加河流自凈功能;河道隨彎就彎,讓河水“自由奔騰”。這樣的生態復興,才是尊重自然規律的“真生態”。
城市還需要留白。過去城市的建設風格是密不透風、見縫插針,給人感覺透不上氣。而要讓健康生態長久保留,我們提出了“大開大合、大疏大密”的原則,給未來的產業預留“白”地,并盡量尊重原貌,不去破壞生態鏈條。大開、大疏,是給了大自然更開闊的自我循環空間,充分發揮生態的規模效應;大合、大密,則是提升土地的使用效率,強化城市的資源共享、集中服務能力。
生態上去了,GDP會受影響嗎?有人憂心,我卻不擔心。因為,風景也是生產力。“苔痕上階綠,草色入簾青”,說的不光是景色,也是“自然資本”。與傳統模式相比,浐灞生態區的發展思路就是用“自然資本”引領“貨幣財富”,堅持生態導向發展,形成具有浐灞特色的生態財富。因此,我們將產業定位為現代服務業。比如,為落實“一帶一路”戰略規劃,2014年浐灞生態區規劃建設歐亞經濟綜合園核心區,推進絲綢之路經濟帶建設。
大水大綠,引來了高素質人群。“歐亞經濟論壇”來了,會址永久落戶在這里;2011年世界園藝博覽會在浐灞舉行;許多國內外著名企業、機構也流連忘返。當積累了足夠的“自然資本”之后,我們就開始進入經濟價值的收獲期。就在最近,浐灞生態區被國家發改委評為第二批生態文明建設先行示范區。我們相信,從單純的“貨幣財富”關注轉向對城市“自然資本”的關注,將是一個必然的趨勢。而這,也將開啟一個新的時代。
編輯:wangying
相關閱讀
帶你感受大自然的極簡之美,荒蕪卻震撼心靈
作為全美西部最大的國家公園,占地340萬英畝的死亡谷很好的詮釋了什么是大自然的極簡之美,目之所及一片荒蕪,卻震撼人心。1849年是Sutter在亞美利加河發現黃金的第二年,改變美國西部面貌的淘金熱剛剛拉開序幕,一批淘金【詳細】
遺產漫步|自然之神殿——悠仙美地
處于內華達山脈的悠仙美地(Yosemite),是美國最受歡迎的國家公園之一。它生動地展示了花崗巖基巖受冰川侵蝕的影響,有著十分獨特的地質特征。數百萬年來的重復冰川作用形成了集中的景觀,包括高聳的懸崖,穹隆,和瀑布等,冰蝕地形十分特殊,其中Yosemite山谷,有著深達914米的冰川蝕刻的巨大裂隙,和巨大的花崗巖崖壁。【詳細】
自然和文化遺產當共同保護
地理環境對人類早期文明的形成有重要影響,不同自然條件的影響會形成不同類型的文明。當其賴以生存的自然環境惡化或消失,文明就會隨之塵封。可以說,人類文明的發展史也是一部人與自然的歷史。【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