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江上游重要生態屏障雛形漸顯(組圖)
抓改革,促發展 林業活力不斷增強
永川區臨江鎮普安村的林業大戶朱術端,手中有一本由區林業局核發的《林木證明》,在這個小綠本上,寫著他所經營的1360畝林地上,撐綠竹、巨桉等林木的詳細信息,包括地點、面積、株數、樹齡等。
2013年,朱術端就憑著這個小綠本,獲得了銀行130萬元的貸款資金。用這筆資金,他又在林下搞起了養羊、養雞,還建起了一座養豬場。“靠山吃山”的路子,越走越寬。
《林木證明》頒發的背后,實際上是一次創新性的林業改革——探索把承包權和經營權進行分離,業主擁有林地經營權,由林業部門為承包業主的新造林頒發《林木證明》,業主可憑《林木證明》,與金融機構協商,進行抵押貸款,然后投入再生產。
而類似這樣的創新性改革,自推動集體林權制度改革以來,在如今的巴渝大地上,已是隨處可見。它不僅盤活了沉睡的林地資源,還有效地調動起社會資本投入林業的積極性,激發了林業產業發展的活力。
市林業局林改處處長張來國說,黨的十八以來,重慶市圍繞“山定權、樹定根、人定心”,積極推進集體林地確權頒證工作,全市集體林地確權率為97%、發證率為99%。此后,全市加快了集體林權配套改革的步伐,積極推進林地所有權、承包權和經營權“三權分置”改革,規范有序推動林地流轉。
同時,深化林木采伐管理改革,在林木采伐分類、采伐指標分配、采伐申請審批、采伐伐區調查和森林經營管理、采伐伐區作業監管、完善木材運輸監管機制、建立森林培育補償機制、推進林權交易平臺建設等10個方面進行了改革和完善。并開展集體林權清產核資和量化確權到戶試點,增加農民財產性收入。推進林業碳匯監測及交易試點工作。構建以省級為單位的生態文明綜合評價林業公報指標體系和林業資源資產負債表。
通過這些改革,全市林業產業發展更加“政通氣順”。據統計,自開展集體林權制度改革以來,全市林權抵押面積達到468萬畝,貸款融資累計達到240億元,為林業產業的快速發展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如今,全市林業專業合作社已達1300多個、家庭林場170個,林業發展呈現出一派欣欣向榮的景象。
抓共建,促共享
生態文化日益繁榮“主城各大商圈已全部納入監測范圍,逛街的市民也能及時獲取當地的空氣狀況了。”去年,重慶市投入2700多萬元,在森林公園、濕地公園、各大商圈,以及長江沿岸增設負氧離子監測點,使監測點總數將從43個增加到81個。而且,與以往人工監測方式不同,新增監測點,全部為全自動空氣負氧離子監測儀,可方便市民即時查看當地負氧離子濃度。
“這是讓群眾共享生態建設成果的體現之一。”市林業局有關負責人說,生態建設最終的受益者是群眾,因此,重慶市也十分注重生態成果的共建共享,力圖通過增強生態服務產品的供給水平和能力,增加林業開放度,讓廣大市民能進一步了解生態建設,并最終參與到共建共享中。
圍繞這一目標,重慶市除了完善負氧離子監測與播報網絡外,還投入數千萬元構建連接公路、風景林區、自然保護區、濕地公園、森林公園和城鄉居民居住區等區域的綠道網絡體系,僅登山綠道總長度就達到300多公里。
同時,積極開展 “綠化模范單位”、“綠色新村”、“生態文化村”、“森林氧吧”等創建活動,已先后有9個區縣被國家確定為生態文明示范縣,全市“全國生態文化村”達到19個,位居全國前列。
此外,重慶市通過開展義務植樹活動、創新“認建”“認養”等義務植樹形式、發布市級以上森林公園旅游線路圖、“國際森林日”期間免費開放森林公園和自然保護區、開展“3.3世界野生動植物日”系列宣傳活動、“愛鳥周”宣傳活動,解救、放生野鳥等方式,推動生態理念的傳播。
通過不斷地努力,如今,群眾植綠、護綠、愛綠的意識不斷增強,全社會逐步形成尊重自然、順應自然、保護自然的生態文明新風尚,為構建長江上游重要生態屏障、建設“碧水青山、綠色低碳、人文厚重、和諧宜居”的生態文明城市營造出良好氛圍。
編輯:wangying
相關閱讀
探營廣州園博會:移步換景賞雅色 繡球簇擁廣州城
第30屆廣州園林博覽會將于3月24日至4月2日舉行,3月22日,記者提前探營廣州園博會多個會場花境,發現富有傳統和現代元素的造景、包含多個區域特色的小園圃等已逐漸展露真容【詳細】
天津第32屆運河桃花節舉辦
3月17日,第32屆天津運河桃花文化商貿旅游節如約而至。在北運河畔的桃花堤,微風輕拂,桃紅柳綠,人們三五成群地踏青、賞花,趕赴一場浪漫的春日之約【詳細】
海南大山泰景觀承建國家公園大門獲世界自然保護聯盟領導肯定...
在海南熱帶雨林國家公園五指山大門,陳俊霄向調研組匯報了國家公園大門(五指山)建設情況,章新勝對陳俊霄參與設計、海南大山泰景觀工程有限公司承建的國家公園大門(五指山)項目的創意主題【詳細】
海南首個園林式遺體器官捐獻者紀念園開園
三亞市遺體器官捐獻者紀念園坐落在三亞市荔枝溝路殯葬服務中心內、烈士紀念園旁,于2022年3月開工,2023年2月竣工,占地600余平方米,由三亞市人民政府投資建設【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