綠滿三湘——湖南如何推進城鄉生態協調發展
一分汗水,一分收獲。如今的三湘大地,處處呈現秀美的生態畫卷。羅霄山、幕阜山、南嶺、雪峰山形成綠色屏障;洞庭湖濕地水草豐茂、沙鷗翔集、麋鹿安家;湘、資、沅、澧四大水系流經綠色的森林、田野,潤澤城市,水質指標明顯好轉。
“十二五”期間,湖南省森林覆蓋率已由57.01%上升至59.57%,遠高于全國21.63%和全世界31.8%的平均水平。
森林進城,園林下鄉,城鄉綠化再提質
目前,湖南省城鎮化率已突破50%,但建成區綠化還不均衡;廣袤山區、農村普遍綠起來了,但綠的檔次還較低。城市居民期盼森林進城,改善環境和生態;而農村居民希望園林下鄉,提升生活品質。順應百姓需求,我省響亮提出“森林進城、園林下鄉”,引導生態建設邁向更高水平。
具體而言,“森林進城”就是以創建“國家森林城市”為抓手,提升城市生態功能、打造一流的宜居環境。
省會長沙是湖南省首個“國家森林城市”。在創建過程中,長沙市以城鄉綠色一體化為載體,大力實施城市森林工程建設,構筑生態屏障,形成綠色通道,助推全域綠化,市民只需走300米可見綠地、500米能見公園。郴州建立多元化的投入機制,把創建“國家森林城市”與發展生態旅游相結合,構筑起“青山環繞、藍脈綠網、十字綠軸、多園均布”的城鄉綠化新格局。
在推進“森林進城”過程中,湖南省提倡多栽大苗,堅決反對“大樹進城”,不搞急功近利。各地引導群眾參與,多栽樹、栽好樹、建游園,改良城市生態。目前,全省已有長沙、益陽、郴州、株洲、永州等5個城市成功創建“國家森林城市”。常德、張家界、自治州等城市你追我趕,爭取早日達標,拿到這塊生態的“金字招牌”。
推進“園林下鄉”,各地按照“村莊周圍森林化、村內道路林蔭化、村民庭院花果化、河渠公路風景化、基本農田林網化”的要求,努力提升鄉村綠化檔次和質量。
財力雄居中西部第一縣的長沙縣,每年拿出上億元資金,支持村鎮綠化。鄉鎮建有大公園,村里配套小游園??h里還設計20多種庭院綠化方案,供村民選擇。黃興鎮的鹿芝嶺村,家家房前屋后栽種珍稀苗木,連菜園子也點綴山茶花、雞冠花,整個村莊“遠看像公園、近看是花園”。
綠樹村邊合,青山郭外斜。像鹿芝嶺村一樣,各地涌現出上百個秀美村莊,樹起了新農村、生態村的樣板。
編輯:xiongsiy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