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世界展示中國生態文明建設經驗
5月26日,由中國環境保護部、聯合國環境規劃署共同舉辦的《可持續發展多重途徑》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中國生態文明戰略與行動》報告發布會在環境署總部內羅畢召開,環境保護部部長陳吉寧、聯合國環境規劃署執行主任施泰納出席發布會并分別致辭。報告指出,中國成功踐行生態文明理念將幫助中國實現到2020年森林覆蓋率超過23%,每年地級市空氣優良天數將超過80%。
自2013年起,聯合國環境規劃署就不同國家邁向可持續發展的不同經驗、模式和途徑開展了系列研究工作?!毒G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中國生態文明戰略與行動》報告主要介紹了中國生態文明建設的指導原則、基本理念和政策舉措,特別是將生態文明融入國家發展規劃的做法和經驗,旨在向國際社會展示中國建設生態文明、推動綠色發展的決心和成效。
報告指出,生態文明作為“十三五”規劃的一部分,中國承諾到2020年將用水量減少23%,能源消耗減少15%,單位國內生產總值(GDP)二氧化碳排放量降低18%。目前,中國已取得了若干引人注目的成就。聯合國環境署執行主任施泰納表示,可持續發展的內涵豐富,實現路徑具有多樣性,不同國家應根據各自國情選擇最佳的實施路徑。中國的生態文明建設是對可持續發展理念的有益探索和具體實踐,為其他國家應對類似的經濟、環境和社會挑戰提供了經驗借鑒。
陳吉寧強調,中國政府高度重視生態文明建設,將保護環境、節約資源作為基本國策,努力在發展中破解經濟與環境之間的矛盾。中共十八大以來,習近平主席明確提出“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保護生態環境就是保護生產力,改善生態環境就是發展生產力”,將生態文明建設推向新的高度,體制改革、環境治理、生態保護的進程明顯加快,取得積極成效。
編輯:xiongsiyan
相關閱讀
陜西省生態環境保護標準化技術委員會正式成立
為貫徹落實十九大和全國生態環境保護大會關于生態文明建設和生態環境保護重點部署,充分發揮環境標準體系對于陜西省經濟產業的引導作用及其對于環境管理的支撐作用,6月4日上午,陜西省環保廳、省質監局聯合召開陜西【詳細】
生態文明建設應重視發揮碳匯作用
生態文明建設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重要內容,關系人民福祉,關乎民族未來,事關“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和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實現。【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