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國兩個河流生態恢復案例
施工過程
施工區域全長19.3km,于2004年12月底開始實施。設計重點放在河流功能的恢復上,并且根據地形特點設定三個主題,從而使光州川展現出自然的特性。上游區間的建設主題是“自然中的河流”,最大限度地恢復河流的原有面貌。為了不破壞河床,揚棄了開鑿河床與人工設施的放置,設計高水位地時使河流逐漸變寬,其最小河寬應確保常水量,從而維持河床上的生態系統。中游區間位于城市中心,市民較易接近,建設主題是“文化中的河流”,形成具有休閑文化與生活痕跡的文化區間。基于此,人們嘗試將作為景觀不良因素的半覆蓋構造物改造成良好的景觀優勢因素,并將區間的下段部分作為休閑空間。下游區間是生態環境良好的區域,建設主題是“生態中的河流”,使得人類與生態環境進行交流。為了保護榮山江良好的生態環境,在榮山江匯流處至市政府附近約2.5km區間內,限制放置人工設施,積極保留沙洲。為了強調高水位地與生態的聯系,沒有設置低水護岸,使其形成自然草地。此外,為提高日漸干枯的光州川的河流功能,計劃將上游水的排放量從原來的4.3萬噸/天擴大到14.3萬噸/天,維持良好的水質,以保證河流的生態功能。
河流的維護管理
河流恢復工程完成后,對項目進行了環境影響評價。并且陸續開展了后期的維護管理,包括對競爭植物進行抑制性管理、建造動物棲息地、禁止放牧、親水空間的維護等措施。
編輯:shangxiyu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