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政放權背景下城市規劃行業管理模式改革
廣東省城市規劃行業管理模式
改革的實踐探索
1.明確四大管理重點,搭建行業自律管理基本框架
在行業管理的內容和管理重點方面,廣東省結合我國城市規劃管理特點,充分學習西方發達國家經驗,初步擬定和設計了以四大管理主體為重點的框架體系。
(1)機構資格和能力的評定
行業協會承接城市規劃編制單位乙級和丙級資質管理職能,建立城市規劃編制單位能力認定機制。從歐美等國家的發展經驗看,這些國家并不存在基于市場準入機制而設定的城市規劃機構資質審批機制,但卻存在面向大學設定城市規劃專業的認證機制,協會組織專家對學校的專業教育水平進行評定,評定結果將影響相關學校學生就業后參加注冊城市規劃師考試的條件。從我國的改革方向看,城市規劃資質不再作為市場準入條件,城市規劃資質逐步由市場準入條件向能力認證方向轉變,并在城市規劃招投標項目中作為重要的評分因素。在評定的具體方式上,逐步細化為分級評定和水平評定兩種結果。分級評定主要是延續傳統資質管理中甲級、乙級和丙級等分級評定方式,是對機構的人員數量、技術構成和辦公硬件條件等進行評定。水平評定則是對該機構的技術能力進行評定,評定結果分為A、B、C三種不同類型,評定依據則與該機構獲得的優秀項目數量及科技進步獎數量等掛鉤。
通過資質評定方式的優化,一是解決當前部分規劃機構靠技術人員掛靠申請資質,技術水平較差卻無法通過資質進行識別的情況,促進各規劃設計機構真正提高技術水平。二是為機構規模較小,但在特定領域具有獨特的技術優勢和較高的技術水平的小型、微型設計機構提供更廣闊的發展空間。未來,在部分細分規劃類型上,規模小、水平高的“丙A級”企業,可能會比規模大、水平低的“乙C級”企業更具競爭力。
(2)個人注冊資格管理
從歐美等國家的發展經驗看,個人注冊資格管理是行業自律管理的基本要件,如美國規劃師協會及其注冊規劃師管理制度、英國皇家規劃師協會及其城市注冊規劃師制度等。協會作為全體規劃從業人員的利益代表,對全體規劃工作者進行管理,并對符合一定條件的工作者進行注冊管理,以證明其具備一定的專業能力。未來,可在完善個人注冊資格管理的基礎上,結合個人主持或參與優秀項目的數量,對個人專業技術水平進行分級評定。
(3)優秀規劃項目的評選和推薦
開展優秀城鄉規劃設計項目評選是現有行業管理的重要內容之一,也是各國行業管理的重要手段。通過組織開展優秀規劃項目評選,有利于鼓勵行業技術創新和方法創新,引領行業發展,促進行業整體技術水平的提升。此外,優秀項目的評定結果也將成為機構資質管理和個人技術水平管理的重要依據。
(4)制定行業標準和行為準則
在行業標準方面,通過制定技術標準和規劃指引,對城市規劃建設領域特定專題形成系列引導性政策和技術要求,并為規劃成果編制和評審提供依據;在行為準則方面,通過制定“規劃師執業道德和行為準則”以及“企業行為準則”,建立規劃師的個人職業操守監管機制和企業行為監管機制,如出現嚴重違反執業操守的行為,可取消相應的執業注冊資格或企業資質評定。
2.采取“分兩步走”的形式,逐漸實現由行政管理為主向行業管理為主的轉變
為確保各項改革工作的順利推進,讓政府與行業協會之間的工作順利交接,逐步實現政府由直接管理者向行業發展監管者角色的轉變,廣東省采取“分兩步走”的方式,有序推進行業管理模式改革。
第一步是由“政府主導,行業參與”向“政府監管,行業承接”轉變。在此過程中,政府通過簽訂職能轉移協定的形式,逐步將現有的管理職能轉移給行業協會。行業協會的行業管理職能來源于政府委托,政府部門通過職能轉移協定對行業協會的各項行為進行監管,行業協會定期向政府部門進行情況匯報。在此階段,行業協會與政府部門之間的關系仍較為密切,行業自律管理在政府的監管下按協議約定開展。
第二步是由“政府監管,行業承接”向“政府監管,行業自律”轉變。在此過程中,行業協會通過完善各項管理制度,逐步建立起一套相對獨立的行業管理體系。在市場機制的作用下,通過各項行業管理制度,對行業內部的機構和個人的行為進行規范與引導,對違反行業行為準則的行為予以懲罰,形成一套建立在市場誠信體系下的管理制度。政府對行業協會的直接指導減弱,但依然承擔著行業監管的角色。
編輯:lianq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