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奇點”來臨,共尋未來城市之路
以上變革的方向總體上將會使城市的運轉更加高效:
(1)交通服務的高效:
?、僭O施通行效率更加高效。當前的交通組織規則安全距離、自動連接、紅綠燈等均根據人體反應速度等機能限制所設定,隨著車聯網等自動駕駛將會引起規則的改變,甚至如馬斯克所宣城,未來人類駕駛將會被禁止上路。
②時間資源利用更加高效。當前夜間時間資源的浪費,如對疲勞駕駛、以及安全駕駛考慮,在自動駕駛、新能源革命下得到充分利用。
?、坌滦徒煌üぞ叩某霈F,如無人機等。
?。?)交通組織的高效:
?、傩畔⒒龠M物流組織高效。信息不對稱和計算不足的無效運輸低效,在物聯網、分布式計算等帶來的物流組織效率大幅提高,庫存存儲空間和物流運輸數量得以大量節??;
②無效物品跨區域轉移將被極大減少。3D打印技術結合新材料革命的結構強度等問題突破后,工業品更多的“模型數字化+本地模塊化材料打印”引起物品跨區域轉移需求大幅下降。部分傳統制造業大幅衰落,將會引起樞紐體系、航運體系格局和規模的變革。
(3)設施資源利用的高效:
據統計,小汽車資源實際的利用效率只占到2.5%,大部分時間都在停車位上。公共交通在非高峰時間上都是浪費。在社會設施組織高度信息化及智能化后資源利用效率大幅提高,加上設施制造和能源成本的急劇降低,基本的私人門對門機動化也將成為公共服務。
?。?)能源利用的高效。
?、倌茉创鎯Ω痈咝?。效率過低導致的跨空間轉移、跨時間段的能量不能轉移浪費,如太空收集能源技術等。
?、谀茉崔D化更加高效,克服可再生能源如太陽能轉化、潮汐能、地熱、風能的轉化低效,以及“人造太陽”等核聚變技術。未來在能源轉化和存儲技術革命后將大幅增加能源利用效率,加上人工智能的飛躍,將會產生不知疲倦的機器人作業,進行生產任務和建設任務,將會產生現在看來更夸張的“超級工程”(水下城市、地下城市等)。
?。?)人機交互的高效。
幾千年來機械工具不斷拓展人類的物理限制,幾十年來的計算機、機器學習,以及未來的人機交互正在不斷拓展人類的腦力限制,將從更深維度的拓展人類使用工具的能力。
2、人性之“錨”
相較于信息、生物、材料等科學技術的日新月異,人性的變化是如此之慢,以至于我們不得不從幾百年前的音樂作品、幾千年前的哲學作品中尋找慰藉。對于人性我們認為:
?。?)人性具有保守的一面。
面對面交流、融入大自然是人類內心本源的偏好。從電話、網絡、視頻、全息、正在出現的虛擬現實VR等來看,人與人之間面對面的交流體驗一直在被逼近,但始終未被替代。對此認為未來城市仍然會注重對大自然融入、社區建設、人群親近互動的重視。
?。?)人性具有追求的一面。
作為人類群體的自我實現,永不停歇。如洗衣機、電飯煲、小汽車并未讓人的時間變得更多。對此認為未來超級工程的出現、新的生活和工作方式出現。
三、城市形態——變革下的城市重塑探討
基于以上背景和趨勢判斷,從城市居住、生活、休憩、交通四個基本功能出發,認為城市空間將發生重塑:
1、城市空間重塑——物質形態
(1)超級工程不斷涌現。
出現超級地下城市、水面(下)城市、超級市政工程(地下各種功能的通道);
?。?)海權時代進一步消弱,傳統樞紐衰落,新型樞紐涌現。
傳統大型客貨運樞紐、航運港口因傳統需求下降而衰落,服務新內容和趨勢的新型樞紐(如新型航空飛行器、地下樞紐)將涌現。
2、城市空間重塑——功能形態
?。?)產城融合不再是問題。
專業的規模型工業廠房均成為無人廠房,從建造到生產均為自動化和遠程遙控。居民生活工作更加社區化??臻g資源(路面等)更多的釋放給社區,供交流使用,交通、市政等非目的性需求設施更加“隱形”(如地下化等)。
?。?)社會階層圈子化集聚更加明顯,地球村變得更“小”更“近”下的優、劣勢人群差距繼續保持,“擇鄰而居、擇友而行”更加成為社會特征。
(3)政府提供的公共服務受地理的限制大大弱化。新型交通組織效率使大型都市范圍內文化、教育、體育、醫療等方面的服務可以快速到達,以及依靠遠程遙控和人工智能得到滿足。
?。?)大型都市區域范圍內的自然環境品質和地方特色成為吸引高端辦公及居住的主要因素,與資源稟賦相融的多樣辦公社區、產業社區將會涌現。
編輯:lianq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