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屆首都高校風景園林研究生學術論壇圓滿落幕
在下午的論壇中,清華大學的黃澄同學首先帶來題為《城市更新中景區生態系統保護管理新視角——生態系統恢復力研究》的發言,黃澄同學以泰山風景名勝區河流生態系統研究為例,利用球與杯模型,提出系統等級關系。根據案例的現狀分析,形成系統的評價指標,在河流生態系統恢復方面,從改善、提升、反饋及預防四方面著手管理。她解釋生態系統的恢復對與自然共生城市更新是一種借鑒,在城市更新的一系列動態改變過程,更應追求適應性而非一味的穩定狀態,達到共生的前提是自然與城市系統的相互尊重,加強適應,和諧并存,而我們設計師便要挑起在規劃中尊重自然的大梁。
此后,北京交通大學的吳曉斐同學帶來《沈撫新城面源污染控制的適應性景觀格局策略研究》演講,解讀了在快速城鎮化、水污染問題嚴峻、城市可持續發展的需求的背景下,針對景觀格局演變和污染城市在規劃設計中的優化策略,通過采用源頭滯留、過程阻控、末端治理的方法,對嚴寒地區混合面源污染實行分區、分級、分時段綜合處理和控制。他強調結合污染技術等方面理論,將傳統的景觀格局分析和污染處理功能結合起來,使整個景觀的生態效益、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綜合最大化。
北京林業大學的譚立同學在《生長于在災難之上》的演講,以城市與自然災害之間的矛盾作為切入點,闡述對城市與自然關系的理解,并探討風景園林在這種關系之間的角色,結合IFLA競賽獲獎案例——洪水的饋贈:尼日利亞洛克賈城市再生,探討介入這一關系的可能性、途徑和方式。
北方工業大學的李彬同學在他的《北京市石景山區城市綠地統計及小氣候研究》中總結石景山區綠地格局現狀、園林小氣候適宜性數據,建立相應量化數據庫;并利用以上數據結論,提出石景山區城市綠地景觀生態環境的更具指導性的優化策略,這些研究對實際設計都有所幫助。
編輯:lianq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