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北地區濱海濕地保護項目啟動
記者從北大港濕地獲悉,華北地區濱海濕地保護項目在濱海新區啟動。該項目是由中國首家環保公益機構——阿拉善SEE華北項目中心資助北京師范大學生命科學學院張正旺教授團隊開展的一項渤海灣候鳥關鍵棲息地保護與恢復工程,旨在通過對渤海灣濕地水鳥定期開展調查與監測,為保護候鳥及其關鍵棲息地提供科學依據,促進對渤海灣濱海濕地和遷徙水鳥的保護。
濱海濕地是具有重要生態系統服務功能的高價值區域,也是眾多遷徙候鳥的棲息地。華北地區濱海濕地保護項目主要有水鳥調查和監測、典型濕地恢復與生境改造、公眾教育建立示范基地建立三個部分,涉及的主要區域在北大港濕地自然保護區、天津濱海濕地和河北灤南濕地,作為東亞—澳大利西亞候鳥遷徙路線上最重要的中途停歇地之一,其保護直接關系到東方白鸛、遺鷗、紅腹濱鷸、勺嘴鷸等數百種候鳥的遷徙、生存和繁衍。其中,北大港濕地自然保護區是東亞—澳大利西亞候鳥遷徙路線上的重要驛站,也是中國第319號重點鳥區,承載著為各種鳥類提供適宜棲息環境的重要作用。據了解,渤海灣地區除了有遷徙水鳥過境,更是重要的候鳥繁殖地,在此繁殖的鳥種有黑翅長腳鷸、反嘴鷸等。
此次項目合作伙伴包括北大港濕地自然保護區管理中心、天津師范大學、濱海新區濕地保護志愿者協會、天津生態城濕地保護協作中心、樂亭野生動物救助站等。北京師范大學教授張正旺介紹說:“這一項目將通過與項目區當地政府部門、民間保護力量的有效合作,推進渤海灣候鳥關鍵棲息地的保護、恢復與可持續管理,同時還將面向公眾開展環境教育,增強環保意識。”
編輯:lianqi
相關閱讀
趙泰東:韓國江陵市鏡浦濕地修復計劃和現狀
從20世紀60年代,鏡浦濕地進行了大范圍的農耕地開墾,居民對鏡浦湖進行了圍湖造田,湖水面積也越來越小。隨著世界上對于濕地修復的重視,在鏡浦濕地也開始進行了修復的進程【詳細】
安徽5年新增濕地17萬公頃
記者從近日召開的加強安徽省濕地保護地體系管理有效性項目(GEF項目)終期評估會上獲悉,自2013年12月以來,安徽新增濕地面積17.53萬多公頃,濕地總面積達104.18萬公頃,占省國土面積的7.47%。【詳細】
云南省第一個以濕地命名的保護區
高原出平湖,難能可貴,于是人們習慣性地把這些大湖大河稱為“海”。知名的麗江拉市海,不是海卻有比海景還要美的海景。【詳細】
海口:濕地入城美如畫
近年來,海口市用生態修復的方法對山水林田湖草進行一體化生態修復。截至目前,海口市共消除黑臭水體面積逾720萬平方米,建成區32條水體中31條告別黑臭。據介紹,海口生態修復帶動濕地入城,不僅改善水體水質,增強生態自我【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