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德練兵舊址將建紅色文化主題公園
“沒有朱德在韶關繼續進行的統一戰線,起義軍就不能再次保存下來而且發展壯大;沒有朱德在曲江練兵并總結形成的游擊戰術,也不可能有坪石大捷;沒有楊家寨、坪石、皈塘會議,也就沒有宜章暴動和湘南起義,乃至后來中國工農紅軍的創建。”
仁化雙峰寨,朱德部隊曾在此組織農民暴動。
1927年南昌起義軍南下潮汕失敗后,朱德率起義軍余部1000余人來到了他的祖籍地韶關,掀開了南昌起義軍在粵北的輝煌戰斗歷程。他在韶關掀起一次更為正規、時間更為集中的大規模的新戰術練兵運動,從而基本形成了朱德游擊戰思想。他還在這里重新點燃了革命火種,推動農民運動的開展,派人聯絡和指導了“農民暴動中最偉大的戰斗”——“仁化暴動”,促使粵北武裝斗爭匯入中國共產黨領導的革命洪流。
將犁鋪頭打造成紅色旅游基地
從韶關市區一路北行,行至湞江拐彎處,不時可見一幢幢小巧而精致的小樓矗立于田野之間。同行的當地干部笑稱,這些小樓名叫“番茄樓”。他解釋說:“犁市是個農業鎮,很多農民種植了優質番茄從而發家致富,蓋起了漂亮的洋樓,所以叫它們番茄樓。”
90年前,朱德率領的起義部隊也選擇了這處易守難攻、瓜果飄香的地區作為部隊練兵所在地。湞江區文新局副局長何忠告訴筆者,1927年12月,朱德率領南昌起義軍800多人準備參加廣州起義。隊伍日夜兼程往廣州方向開進,不料卻得到了廣州起義失敗的消息。于是,朱德帶兵北上犁市,以國民黨范石生16軍140團名義駐扎在當鋪休整,朱德化名王楷,住在犁市當鋪樓上。
走進位于湞江區犁市鎮犁市居委人民路南的“犁鋪頭”當鋪,筆者看到這一系列由圍樓、門樓、鋪面、住宅、當樓、庭院構成的磚木結構建筑群仍基本保存完好,占地面積達1075平方米,是粵北地區現存較完整的民國時期商業建筑群。2012年,廣東省政府將其列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何忠說,目前省市區三級政府正在積極規劃恢復“犁鋪頭”建筑群的整體原貌,爭取將該建筑群打造成一個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和紅色旅游基地。
據初步規劃,有關部門將利用舊址鋪房,設立永久性的陳列室。其中大展廳展示南昌起義部隊在韶關的總體情況。其次,修復當年兵營,恢復朱德練兵原貌,以此為主題建設一個紅色文化主題公園。最后,以紅色文化為核心,全方位拓展打造具有粵北水岸街區特點和水上民俗文化特色的文化旅游小鎮。
標志著我軍從正規戰向游擊戰轉變
韶關市委黨史研究室專家梁觀福說:“朱德部隊駐扎犁鋪頭期間,在范石生的掩護下,有著較為安全、寬松和穩定的環境。他對游擊戰術進行了總結,并掀起一次更為正規、時間更為集中的大規模的新戰術練兵運動。”
“這次練兵,朱德十分注重對游擊戰進行總結和研究,親手草擬了《步兵操典》和《陣中勤務》兩部教材,基于當時敵強我弱的情況,深刻總結了南昌起義只有北伐戰爭的經驗而缺乏游擊戰爭經驗導致失敗的教訓,對游擊戰術進行了升華、歸納和總結,提出了強敵進攻莫硬打,抓敵弱點我猛攻,孤敵疲敵我圍殲,常遣精兵騷擾敵的28字游擊方針。這28個字的新戰術標志著朱德游擊戰思想的形成,也表明部隊開始實行由正規戰向游擊戰的轉變。”
1928年1月,湘南宜章年關暴動成功后,朱德與許克祥在坪石一戰,將犁鋪頭形成的游擊戰術付諸實踐。面對敵兵力數倍于我的情況,朱德揚長避短,避免同敵人拼消耗,戰斗中主動使用游擊戰術的“退、擾、打、追”,取得了坪石激戰的勝利。“坪石大捷”是南昌起義軍南下潮汕失敗,改變作戰方法之后,首次獲得的重大成功,并創造了以少勝多的優秀戰例。
朱德的28字游擊戰術,為后來紅四軍的“敵進我退,敵駐我擾,敵疲我打,敵退我追”16字游擊戰爭基本原則的形成奠定了基礎。
實踐“武裝斗爭與農運相結合”的道路
1928年1月,朱德再次率部來到仁化時,協同當地500多農民攻入仁化縣城,救出監獄被關押的農軍和群眾,在縣城召開群眾大會宣傳黨的政治主張和土地革命,協助當地重建和恢復農會,發展農民武裝。從此,朱德率領南昌起義軍余部走向了與農民運動相結合的廣闊道路。
此后,武裝斗爭與農運相結合的道路像一根紅線一樣貫穿到他后來在樂昌展開的“坪石大捷”和領導的湘南起義中,并取得巨大成果。朱德在坪石確定湘南總起義的總方針和行動步驟時,就特別注重并牢牢把握武裝斗爭與農民運動和土地革命相結合的大方向,吸引100多萬人加入席卷湘南的革命風暴,也進一步驗證了武裝斗爭與農民運動相結合的正確性。
編輯:lud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