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現代園林植物造景進階論(多圖)
第二階段:教條主義
隨著那個時期那些大師的崛起,我們的園林植物造景開始有了屬于自己的東西。可是問題也接踵而來。
一些設計師開始走向墨守成規的極端。我們成為了課本、教條的復讀機,我們盲目地相信“經典”,卻不曾獨立思考。植物造景變得千篇一律,變成了教科書上記載的各種手法的堆砌。在這一階段,設計師的名字叫做“不按套路設計不舒服斯基”。這也許就是我國應試教育一直備受詬病的原因吧。
這里我是特別反對景觀設計行業唯地產大亨的商業化景觀法則馬首是瞻,從節操上講,一個行業因為資本的多寡而變得趨炎附勢,讓我再次感覺行業的價值觀是那么的低級和無趣。
以某湖的五重景觀為例,我必須指出這是一種短暫受追捧、反生態的形式主義景觀,迎合了這個時代扭曲社會中部分人群的低級審美(我們通常稱他們為“土豪”)。我實在搞不清以堆疊時花、機械的層次搭配、雷同的形式主義,既不節約可持續,同時形成的景觀是那樣的破壞生態。非常遺憾的認識到中國的土豪階層審美是如此低俗和無趣。
可想而知,所謂“五重景觀”的偽科學教條化之后,造成的危害會有多大,也是我必須在此痛陳的原因。
另一種教條存在與書本中,以視覺體驗為主要出發點的園林教科書,不斷重復著對景、框景、孤植、對植等教條化的操作模式,教條的存在符合它出現那個時代的審美體驗,但卻阻礙下一時代新的美學形式的產生。尤其當景觀的核心價值已由視覺審美到環境安全的時候,在以這樣的教條作為金科玉律,無疑阻礙了進步。
第三階段:與自然結合的生態主義
工業化的進程對環境造成了極大破壞。因此,如何再現自然、順應自然、保護自然,成了眼下植物造景的主題。
植物造景開始從單純的視覺效果發展為“景觀—生態—技術”的復合體。我們的眼光開始從書本轉向自然,在大自然中探索和學習。在這一階段,各種植物造景與生態技術的結合開始蓬勃發展,如“屋頂花園”、“雨水景觀”、“人工濕地”、“生態浮島”等。這一階段的植物造景在帶來美的同時,也能回饋社會、回饋自然。
雨水花園
鄉土野花
植物造景應該“向自然學習”,結合當地的自然條件(氣候、地形、水文等)、生態需求以及場地的自身特點。與自然相結合的生態主義植物造景,是當今社會下植物造景的基本要求。
第四階段:生態和創意結合
生態不是人類的終極目標,生態是人們生存的基礎要求和基本法則,實質上是很容易實現和滿足,之所以現階段的生態問題如此嚴重和備受重視,原因在于很長一段時間價值觀的扭曲使生態成為了當下最短的短板。一旦生態和環境價值觀的回歸和尋找到有效的路徑,生態的本底是不難保障的。
我個人認為人類的終極追求是思想的釋放,精彩紛呈的思想世界和由之而來的各行各業的物質成果是令人興奮的。思想的釋放需要勇敢地創意,與其說創意是一種能力,不如說創意是一種膽識。敢于先鋒地表明態度,敢于不畏教條的特立獨行,敢于忍受孤寂的持之以恒,這似乎是人類歷史上偉大思想家們的共同特征。也是那些堪稱世界思想、藝術名城的城市品質。
秘魯首都利馬“綠色入侵(GreenInvasion)項目”
編輯:guoa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