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昌漢代海昏侯國遺址公園下月開建
記者從南昌漢代海昏侯國遺址管理局了解到,圍繞南昌漢代海昏侯國遺址公園建設目標,他們將以“一年打基礎(規劃年)、兩年有變化(建設年)、三年保開園(開放年)”的計劃,全力推進國家考古遺址公園立項及海昏大道、遺址博物館、展示服務中心、劉賀墓園展示區等配套設施的開工建設。
劉賀墓園鳥瞰圖
大規劃:
三大核心規劃完成
南昌漢代海昏侯國遺址管理局按照“保護為主、搶救第一、合理利用、加強管理”的文物保護工作方針,已完成三大核心規劃,即遺址保護規劃、區域總體規劃、遺址公園規劃。
《紫金城城址與鐵河古墓群保護規劃》已獲國家文物局原則同意,該保護規劃范圍包括古遺址和周邊環境要素,面積約52.75平方公里,其中,遺址背景環境協調區面積約41.12平方公里。
《南昌市新建區大塘坪鄉、鐵河鄉(南昌漢代海昏侯國遺址及周邊區域)總體規劃(2017—2030)》編制完成,并通過專家評審。該總體規劃范圍為大塘坪鄉、鐵河鄉兩鄉全域,總面積107.8平方公里,其中海昏侯國遺址文化旅游景區范圍總面積41.62平方公里。按照以文化為魂、生態為本、旅游為業的發展戰略,堅持“文化+”“旅游+”“生態+”相互融合發展思路,突出文化旅游、文化創意、現代觀光休閑農業等主導產業,形成“一核、一帶、三組團、四片區”的空間結構(一核:海昏侯國文化核心;一帶:沿紫金路文旅產業發展帶;三組團:大塘集鎮組團、海昏文旅特色小鎮組團、鐵河集鎮組團;四片區:文化遺產展示區、文化旅游產業發展區、生態農業觀光區、現代農業區)。
根據“創建國家考古遺址公園、打造國家AAAAA級景區、申報世界文化遺產”的目標,南昌漢代海昏侯國遺址管理局科學編制了《南昌漢代海昏侯國國家考古遺址公園規劃》,現已上報國家文物局。規劃范圍為遺址保護建設控制地帶及周邊區域,規劃面積共計12.46平方公里。規劃充分體現了考古遺址公園保護、展示、休憩三大功能,明確了遺址區各節點的展示內容、主題、展示利用方式和公園的功能布局,將海昏侯國考古遺址公園劃分為墓葬展示區、紫金城展示區、考古預留區、待定區、入口功能區、歷史體驗生態休閑區6大功能區。
大投入:
建設文化旅游項目精品
一期總投資50多億元的海昏(旅游景觀)大道、博物館、展示服務中心及配套設施正在有序推進。海昏(旅游景觀)大道工程各項前期手續目前基本到位,已完成勘察設計、投資施工一體化招標工作,確定了中標單位,已開工建設。
在項目招商和品牌運營方面,南昌漢代海昏侯國遺址管理局根據遺址公園各項規劃,包裝了漢文化特色小鎮、主題公園及現代農業觀光等多個項目,開展了一系列招商洽談活動,保利、恒大等知名文化旅游開發企業表達了初步投資意向。南昌漢代海昏侯國遺址管理局還邀請了國內知名設計大師同臺競爭,最終由東南大學齊康院士領銜擔綱,完成南昌漢代海昏侯國遺址博物館、展示服務(游客)中心等項目建筑方案設計。
大研討:
打造漢文化研究新高地
南昌西漢海昏侯墓出土了5000多枚簡牘,是我國簡牘史上的重大發現,具有十分重要的科學、歷史、文學、藝術價值。在2016年舉辦的“南昌海昏侯墓發掘暨秦漢區域文化”學術研討會上,《海昏侯墓三議》《南昌西漢海昏侯墓考古取得重大收獲》等100多篇學術論文引人關注。今年10月,南昌漢代海昏侯國遺址管理局還將會同江西師大與中國秦漢史研究會再度舉辦“中國秦漢史研究會第十五屆年會暨海昏歷史文化國際學術研討會”,使海昏侯國遺址成為漢文化研究的新高地,為國家考古遺址公園的建設奠定理論基礎。
大目標:
譜寫綜合性旅游目的地新篇章
遺址公園總體設計方案已通過專家規劃評審,各項建設正在有序推進,計劃在10月開工建設,并同步開展第三批國家考古遺址公園立項申報工作,爭取實現南昌國家考古遺址公園“零”的突破。南昌漢代海昏侯國遺址管理局將朝著打造國內重要、國際知名旅游目的地和江西文化“新名片”的戰略目標,將海昏侯國遺址打造成集生態觀光、度假休閑、文化體驗、商貿服務等多種功能為一體的綜合性旅游目的地。
編輯:ludan
相關閱讀
天津第32屆運河桃花節舉辦
3月17日,第32屆天津運河桃花文化商貿旅游節如約而至。在北運河畔的桃花堤,微風輕拂,桃紅柳綠,人們三五成群地踏青、賞花,趕赴一場浪漫的春日之約【詳細】
海南大山泰景觀承建國家公園大門獲世界自然保護聯盟領導肯定...
在海南熱帶雨林國家公園五指山大門,陳俊霄向調研組匯報了國家公園大門(五指山)建設情況,章新勝對陳俊霄參與設計、海南大山泰景觀工程有限公司承建的國家公園大門(五指山)項目的創意主題【詳細】
海南首個園林式遺體器官捐獻者紀念園開園
三亞市遺體器官捐獻者紀念園坐落在三亞市荔枝溝路殯葬服務中心內、烈士紀念園旁,于2022年3月開工,2023年2月竣工,占地600余平方米,由三亞市人民政府投資建設【詳細】
江蘇揚州:今年實施五大攻堅行動提升城市綠化
城市道路綠化增綠行動。利用今年春季綠化黃金季節,針對城市道路綠化達標率、林蔭路覆蓋率等指標,全面開展道路綠化增綠提綠補綠,重點對87條道路的行道樹“有綠無蔭、有景少蔭”、綠化品種單一等問題進行整改,形成配置合理、錯落有致、層次清晰的道路綠化景觀【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