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慶豐都:47公里長江兩岸實現綠化全覆蓋
“現在的長江豐都段兩岸,都被郁郁蔥蔥的林木覆蓋了,看不到一塊裸露的田土。”10月17日,說起長江兩岸的生態環境變化,豐都縣林業局產業中心主任潘登科十分自豪。近幾年,豐都補“天窗”、接“斷帶”,經濟林與生態林建設并重,縣境內47公里長江兩岸基本實現綠化全覆蓋,森林覆蓋率提高到58%。
“以前長江豐都段兩岸的裸露土地隨處可見。”潘登科說,遠遠望去,仿佛森林中打開一扇扇“天窗”,在一些山脈交界處,甚至還形成了“斷帶”。
豐都庫周綠化成效明顯
近年來,豐都實施了長江防護林、退耕還林、三峽庫區生態屏障區植被恢復等項目,對這些“天窗”和“斷帶”進行了集中整治攻堅。豐都縣按照“適地適樹適法”的原則,一方面在宜林地栽種竹子、女貞等樹木,營造混交林,改善森林質量;另一方面,在立地條件差的地方,實施“插鋼釬”工程,即先將3厘米直徑的鋼釬插入土中,再將適應力強的赤桐栽種在鋼釬打的洞中,讓樹木能接觸到石縫中的泥土,以保證林木的存活率,由此補上了“天窗”,接上了“斷帶”,使豐都47公里長江兩岸實現綠化全覆蓋。
為確保長江兩岸不出現農戶毀林現象,豐都在人口密集的低山區域,選取了龍眼、花椒、柑橘等經果林木栽種。如今,該縣興義鎮龍眼已成為當地農戶的主要農業收入來源,畝產值超過3000元;湛普鎮白水河村在坡耕地上種植花椒3000多畝,今年椒農銷售收入達到750萬元;龍孔鎮楠竹村栽種柑橘4800多畝,果農年人均收入達到6500余元。
編輯:ludan
相關閱讀
鄭州將用三年力爭鄉村綠化率達30%
看得見山,望得見水,留得住鄉愁,這不僅是城市人對美好生活的向往,也是農村建設的目標。【詳細】
《2017年中國生態環境狀況公報》發布
2017年是黨和國家事業發展中具有重大意義的一年,也是全面實施《【詳細】
習近平全國生態環保大會講話引起熱烈反響
全國生態環境保護大會5月18日~19日在北京召開。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習近平出席會議并發表重要講話。【詳細】
旅游經濟與生態環境協調發展
黨的十九大報告中明確提出,必須樹立和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堅持節約資源和保護環境的基本國策,堅定走生產發展、生活富裕、生態良好的文明發展道路。根據這一精神,我們在發展旅游經濟時一定要堅持可持續【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