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聯合12個運河沿岸城市倡議成立中國大運河文化帶建設產業聯盟
今年2月22日,習近平總書記在北京運河森林公園視察時提出,要古為今用,深入挖掘以大運河為核心的歷史文化資源。后來又專門就大運河文化帶建設作出重要批示,要切實把大運河保護好、傳承好和利用好。
12月2日,在第二屆中國大運河國際論壇上,北京、杭州、蘇州、無錫等12個運河沿岸城市共同倡議成立中國大運河文化帶建設產業聯盟。
倡議書中這樣寫:“共同樹立保護優先理念,共同探索產業發展模式,共同動員社會力量資源……”
三個“共同”,充分表現了運河沿岸城市手牽手共發展的愿望與決心。
運河沿線的文化產業
占了中國文化產業60%左右
“《漢書》最早公布的風俗帶就是我們說的文化帶……根據這個往下分,于是就形成了三大文化帶,塞上塞下風俗帶、黃河中下游風俗帶,還有一個是淮河以南風俗帶。”
民盟中央藝術研究院理事、天津財經大學教授陳曼娜認為,“文化帶”這個概念,緣起《漢書·地理志》上的三大風俗帶。漢代之后,三大風俗帶發展了,有了黃河中下游的中原文化,還有長江流域的荊楚文化帶,文化帶的形成與劃分開始與水緊密相連。隋煬帝開鑿大運河,再經過元明清的發展,大運河文化帶逐漸形成。
文化部文化產業專家委員會主任、中國傳媒大學文化發展研究院院長范周在演講中提到,構建運河文化帶有著非常重要的意義。
“運河文化帶其實也包含著經濟內涵,2016年大運河文化帶八省的經濟總量是32萬億,人均GDP是6.5萬,高于全國1.1萬,是國家經濟發展的中流砥柱……運河沿線的文化產業占了中國文化產業60%左右,沿途所有文化產業的從業人員占了中國文化產業70%,所有沿線的出口貿易占了文化產業的80%。抓住了八個省區的文化帶,等于抓住了文化產業的龍頭。”
構建大運河文化
杭州重點要打造“四個帶”
首先是打造世界文化遺存保護帶,把遺存和歷史文化建設保護好。杭州準備開辟運河二通道,把現在運河的運輸功能分離出去,使運河能夠真正成為文化的運河,生態的運河,景觀的運河,真正把運河的歷史文化遺存保護好。
二是打造生態文化的示范帶,把周圍的鄉村小城鎮環境整治好,真正處理好人與水、水與水、水與岸的關系,把運河杭州段打造成為具有鮮明城市特色的運河。
三是打造歷史文化魅力與旅游融合帶,繼續把塘棲古鎮建好,同時傳承弘揚傳統工藝,把創意文化、旅游人文有機結合起來。把水平臺等旅游設施建設好,真正讓市民和游客親近運河,感受運河,品味運河。
四是打造運河經濟發展帶。主動對接“一帶一路”建設和長江經濟帶,主動連接京津冀城市群和長三角城市群,積極參與世界城市運河聯盟、中國運河城市文化帶聯盟,還有運河文化推廣聯盟,跟沿線的城市一道,把具有世界意義的運河文化真正傳承好,弘揚好,發展好,保護好。
編輯:guoai
相關閱讀
杭州音樂噴泉,美輪美奐讓人驚艷
“上有天堂,下有蘇杭”,蘇杭之美,除了有優美的自然風光,悠久的歷史文化底蘊,還有人工設計的音樂噴泉之美。【詳細】
中國設計從杭州古運河流淌到法國巴黎
將車子駛入LOFT49創意產業園的大門,往前100米,就是6號樓【詳細】
杭州城市金名片“西溪濕地”將復制到北京?
濕地公園是一種以水為主體的公園。由于我國水資源的稀缺,濕地公園也尤為匱乏。相關資料顯示,我國目前擁有540萬畝的濕地公園,僅占國土面積的3%。而這540萬畝中濕地公園中,平均面積約0.5萬畝,超過1萬畝的濕地公園數量【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