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廣漢| 老城不能再拆了!
張廣漢(中國城市規劃設計研究院副總規劃師,教授級高級規劃師)
文化是城市的靈魂,城市是歷史文化發展的載體,每個時代都在城市中留下自己的痕跡。在城市化快速發展的背景下,中國城市建設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城市面貌日新月異,但同時歷史城市原有的特色正在喪失。
多年來,部分地方政府缺乏對歷史城市,特別是對歷史文化街區的定期維護和必要投入,使得古城內的基礎設施水平遲遲得不到改善,傳統房屋疏于修繕,加上人口膨脹、居住擁擠、私搭亂建、采光、通風、取暖等基本生活條件無法滿足,道路狹窄,機動車交通不便,居民無力維修自家房屋,更無心維護傳統公共空間,導致歷史城區、歷史街區的整體環境日益惡化,居民生活按照現代化的標準有較大的差距。本應成為優秀傳統文化代表的古城及歷史文化街區,卻成為了“臟亂差、落后”的代名詞而受到大家的詬病。
在這樣的背景下,1990年代開始一直持續至今的“舊城改造”運動往往被視為改善居民生活、改變城市面貌的“民生工程”。就舊城改造的方式來看,拆除重建比有機更新從經濟上更合算,時間更短,效率更高,省去做細致工作的麻煩,因而拆舊建新、整體搬遷等方式使得居民從低矮、狹窄的老房子搬進寬敞明亮的新家園,城市舊貌換新顏,得到了古城內大部分居民的支持和擁護,也因有利可圖而深得政府和開發商的青睞。但是古城內的文化遺產及其歷史環境因此遭到了毀滅性的破壞,其損失是不可估量和無法彌補的。
歷史城市、歷史文化街區和文物建筑都是飽含歷史信息的資源,是歷史的“活化石”,對待歷史文化遺存,要使其“延年益壽”,而不是“返老還童”。有的歷史城區中不恰當地拓寬馬路,突破規劃的控制高度,破壞古城的傳統格局和歷史風貌,使城市失去個性,失去了歷史文化名城的應有品質。一些地方仍熱衷于造假古董,搞仿古一條街,不惜拆掉真文物、真街區,還錯把這當成名城保護。習近平總書記近期對正定古城保護工作作出重要批示,秉持正確的古城保護理念,即切實保護好其歷史文化價值。2012年12月19日《國務院關于進一步做好旅游等開發建設活動中文物保護工作的意見》(國發〔2012〕63號)中重申:“一、嚴格執行文物保護法律法規。文物古跡和歷史建筑應當盡可能實施原址保護,不得擅自拆除、遷移。對于歷史文化街區、村鎮,要逐步改善基礎設施、公共服務設施和居住環境,不得擅自拆除。國有不可移動文物已經全部毀壞的,不得擅自在原址重建、復建。”
歷史文化街區和歷史文化名城的歷史城區,是歷史文化遺產體系的一部分,所以它依然有保護真實性的要求。歷史文化街區和歷史城區的真實性除所在地區的文物古跡、歷史建筑之外,還包括傳統格局、歷史風貌、傳統文化等。它們的真實性體現的方式是不一樣的,有的明確,有的含糊,可以說不同位置、不同類型歷史信息的含量是不同的,我們可以根據其含量決定其利用的強度,這樣來減少對固有歷史信息的破壞。現在通行的再造古街只強調了經濟效益、旅游效益,并非保護的初衷。現在一些古城中成片拆除、全遷居民另建仿古街,這不是名城保護,也不是棚戶區改造的正確方法。
歷史文化街區中全部都是歷史建筑和傳統風貌建筑的并不多,但是留的多一些,文化價值就高一些。改造和新建的大多是重建了外形,丟失了內涵,若再成片的拆除又丟了人氣,文化傳承也無從說起。當下評論歷史街區的成敗,往往關心的是經濟效益、商業效益,如錦里,旅游很吸引人,這些活動城市中也是有必要的,但不要和歷史文化街區的保護混為一談。平地起家,只要商業繁榮、旅游興旺也就無可厚非,但不要毀了真的歷史文化街區、真的歷史建筑和傳統風貌建筑。
我國古代城市常常遵循傳統規劃理念,至今,一些古城依然保持了傳統城市格局。歷史城市的保護,就是要延續空間的連續性,讓城市在傳統空間結構的基礎上有機生長,呈現從過去到現在的歷時狀態,同時保持其文化特色,一個地方的特性只有通過真實的、深層的和自然的形式才能得以展現。而不是靠簡單的“打造”,就能生發出一座具有歷史韻味的古城。歷史古城的風貌,是需要有歷史背景和文化底蘊作為支柱。今天,對歷史、空間的維度是無法再造的!
(注:文中部分觀點來自中國城市規劃設計研究院的相關課題以及原總工王景慧教授的著作)
編輯:wanliyao
相關閱讀
海南首個園林式遺體器官捐獻者紀念園開園
三亞市遺體器官捐獻者紀念園坐落在三亞市荔枝溝路殯葬服務中心內、烈士紀念園旁,于2022年3月開工,2023年2月竣工,占地600余平方米,由三亞市人民政府投資建設【詳細】
江蘇揚州:今年實施五大攻堅行動提升城市綠化
城市道路綠化增綠行動。利用今年春季綠化黃金季節,針對城市道路綠化達標率、林蔭路覆蓋率等指標,全面開展道路綠化增綠提綠補綠,重點對87條道路的行道樹“有綠無蔭、有景少蔭”、綠化品種單一等問題進行整改,形成配置合理、錯落有致、層次清晰的道路綠化景觀【詳細】
北京昌平新城東區將打造濱水商業消費新地標
昌平新城東區位于昌平區南邵鎮,規劃建設用地面積11平方公里,規劃人口12萬,圍繞打造首都北部消費新地標編織街區控規已獲批。未來,昌平新城東區將打造成為京北體驗消費示范區、山水宜居典范城區、高水平綜合服務承載區和智慧產研創新園區【詳細】
南寧園博園舉辦“禮樂園博·南寧花朝盛典”
活動期間,南寧園博園還舉辦了漢服新秀大賽、同袍巡游、及笄成人禮、國風婚禮妝照展示、明制婚禮儀式典禮、六藝游園、書畫體驗、國風集市等精彩紛呈的活動,同時邀請眾多知名國風模特參與表演展示【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