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都市圈為最主要落腳地實施鄉村振興戰略
都市圈是進入新時代以來急劇興起的通勤高效、城鄉一體、共同發展的新區域。黨的十九大提出實施區域協調發展戰略和鄉村振興戰略。都市圈是新時代中國區域協調發展與鄉村振興的匯合空間,區域協調發展基本空間單元在都市圈,鄉村振興最主要的地域是都市圈。
鄉村振興無疑要落腳在地域空間上。落腳到哪兒呢?也就是說,鄉村振興在哪兒?鄉村振興的地域依托是什么?據我的觀察,對這個問題的回答,有兩種相互對立的思想和行動傾向。
第一種傾向,是就鄉村論鄉村,自覺或不自覺把鄉村從城鄉地域分工體系中割裂開來,孤立的、靜止的看待鄉村振興。這種傾向既忽視了城鎮在城鄉區域發展中的中心地位,忽視城鎮在鄉村現代化振興中不可或缺輻射帶動作用,也忽視了鄉村振興是點線面空間再結構的有機過程,在這個過程中,有的鄉鎮村莊會更加壯大,有的則會收縮甚至消亡。因而,這種傾向是要不得的,必須堅決克服的。
第二種傾向,片面強調鄉村振興要以城、鎮為依托,片面強調城鎮化,自覺或不自覺地忽視了鄉村,忽視了逆城鎮化。城鎮是城鄉區域發展的中心,鄉村振興無疑要發揮這個中心的作用,但莊稼不能長在建成區,農村生態功能更不可替代,人口不僅不可能全部城鎮化,而且城鎮化達到一定水平還會內在地出現人口從城鎮向農村轉移的趨勢。因此,農村和逆城鎮化是不可忽視的,片面強調以城鎮為地域依托振興鄉村的傾向,違背了鄉村振興的初衷,是錯誤的,也是十分有害的。
我個人認為,鄉村振興以人為中心,基本上要落腳在“都市圈”,都市圈是鄉村振興最主要的地域依托。為什么這樣說呢?
第一,都市圈是鄉村振興最有利的地域空間。都市圈本質上是一個日常生活意義上的城鄉一體化勞動力等地方要素和產品的統一市場,城市生活是鄉村的,鄉村生活也是城市的。在這里,鄉村能夠最大限度地接近和抓住發展機會,分享城鎮集聚經濟,降低對外交流成本,彰顯自身特色。具體來講,一是有利于鄉村實現與城市的市場、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互聯互通,有效整合整個城市的資源和市場,形成發展優勢、實現鄉村發展目標。二是有利于鄉村實現與城市生產鏈、供應鏈、價值鏈互聯互通,有效分享和利用城市生產、供應和價值鏈的輻射帶動作用。三是有利于鄉村居民更好分享城市的就業創業機會、個人消費服務和公共服務,有效滿足居民高質量、多樣化需要。四是有利于增強鄉村居民在城鄉之間選擇工作、居住、游憩、通勤的自由度。五是有利于鄉村引進城市觀念、技能和人才,推進逆城鎮化,增強鄉村社會的包容性和多樣性。
第二,從國際經驗來看,美國等發達國家鄉村發展最主要是落腳到都市圈,鄉村人口最主要集聚在都市圈。例如,適應城鄉融合發展,美國政府1910年正式提出大都市圈,2003年又進一步提出小都市圈。據美國預算管理辦公室,2010年全美共有大都市圈569個、人口合計占全美人口82.3%;小都市圈536個,人口估計占全美人口13%左右。大小都市圈人口估計占全美人口的95%以上。考慮美國還有大量人口在1萬人以下獨立小微城市,不難知道美國絕大多數鄉村人口在都市圈。
第三,都市圈作為鄉村振興的最重要地域依托,已成方興未艾的趨勢。筆者調研發現一種趨勢,不論中心城市大小,有兩個主要表現,一是城鄉間職住分離;二是返鄉創業者盡管落腳地是多樣化的,但回到原來村較少,而是家鄉村所在都市圈的縣城、中心鎮。
總的來講,要打破鄉村自家“一畝三分地”的思維,從都市圈的高度進行謀劃和推行,建立健全都市圈城鄉融合發展體制機制。
(作者系首都經濟貿易大學副校長)
編輯:liqing
相關閱讀
海南首個園林式遺體器官捐獻者紀念園開園
三亞市遺體器官捐獻者紀念園坐落在三亞市荔枝溝路殯葬服務中心內、烈士紀念園旁,于2022年3月開工,2023年2月竣工,占地600余平方米,由三亞市人民政府投資建設【詳細】
江蘇揚州:今年實施五大攻堅行動提升城市綠化
城市道路綠化增綠行動。利用今年春季綠化黃金季節,針對城市道路綠化達標率、林蔭路覆蓋率等指標,全面開展道路綠化增綠提綠補綠,重點對87條道路的行道樹“有綠無蔭、有景少蔭”、綠化品種單一等問題進行整改,形成配置合理、錯落有致、層次清晰的道路綠化景觀【詳細】
北京昌平新城東區將打造濱水商業消費新地標
昌平新城東區位于昌平區南邵鎮,規劃建設用地面積11平方公里,規劃人口12萬,圍繞打造首都北部消費新地標編織街區控規已獲批。未來,昌平新城東區將打造成為京北體驗消費示范區、山水宜居典范城區、高水平綜合服務承載區和智慧產研創新園區【詳細】
南寧園博園舉辦“禮樂園博·南寧花朝盛典”
活動期間,南寧園博園還舉辦了漢服新秀大賽、同袍巡游、及笄成人禮、國風婚禮妝照展示、明制婚禮儀式典禮、六藝游園、書畫體驗、國風集市等精彩紛呈的活動,同時邀請眾多知名國風模特參與表演展示【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