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世紀之城:中國城市規劃再出發》
《世紀之城:中國城市規劃再出發》
劉冰 著
使中國浩如繁星的城市避免陷入廣泛的工業污染、步入西方工業化的陷阱,另辟蹊徑構建“聚合城市”,創造繁榮健康公正的都市和田園牧歌式鄉村的新生活。
所有的發展中國家都希望通過快速工業化進程,成功實現城市化。中國經濟改革三十多年來,取得了令世界矚目的成就,大多數中國人實現了早年的致富夢想,開始了小康生活。貧窮成為人們過去的記憶,今天的人們只要肯付出努力,每個人都能夠獲得進步或是成功的機會。城市化帶給人們自信的力量和對未來美好的理想。
中國長期以經濟增長為主要目標的城市化進程,一方面增加了經濟收入,但同時也難以避免地導致了自然生態環境的惡化和社會生態環境平衡的波動。許多城市曾一度步入無序、失度的城市空間發展狀態,在某些區域,新城、新區星羅棋布,城市的擴張伴隨著土地的低效利用,城市開發速度失去節制。
城市、鄉村、工業區三大空間在沿海和中西部地區發展極不對稱的現實條件下,許多城市在犧牲長遠利益下尋求短期的經濟效益,展開了同質化的發展與競爭,結果往往走向了人口、土地、產業、環境、社會和文化的失衡,導致現實生活中一些地區的人們飽受環境污染、食品安全威脅、自然資源破壞等困擾。現實證明,區域和城市空間的失衡是導致社會生態和環境生態惡化等問題的結構性原因。
本書作者有較豐富的工作和學習經歷,現擔任上海都市建筑設計院院長,同時又作為設計院的首席設計師,長期以來主持了大量城市建筑、城市規劃等方面的設計工作。在讀我的研究生期間,開始關注和研究城市空間發展問題,這顯然是具有積極意義的探索。作者在本書中通過對西方工業化、城市化進程、城市體制等的研究,闡述了城市聚居區、農業地區、工業區相互之間內在的關系,提出“非對稱均衡”戰略發展的思路,嘗試尋求城市、鄉村、產業三類區域之間實現優化土地利用的空間關系。同時,針對國家區域規劃和具體的城市個體空間,提出“聚合城市”和“多極復合城市”的空間發展構想,并且詳細論述了其具體的規劃理念和實施策略。
作者一直以來關注經濟增長方式、科學技術、城市體制等不同因素對于區域發展和城市空間的影響。在本書中,作者通過城市體制、科學技術與城市化發展的相互關系,論證并提出城市發展“失速”的概念,從“速度”的角度分析城市空間發展的潛在規律及其應對策略,并揭示當代互聯網、智能、遠程控制等技術發展所創造的“虛擬空間”對于城市“實體空間”的影響,闡述了當代快速發展的科技及其創造的“虛擬空間”帶給城市的挑戰和機遇,分析了其對于實現“非對稱均衡”、“聚合城市”和“多極復合城市”規劃新戰略的技術支撐。
作者思路開闊,創新意識濃烈,相信本書中提出的城市發展與規劃新理念,對于城市規劃和城市化研究會很有啟發性。
——《世紀之城:中國城市規劃再出發》序言
同濟大學建筑與城市規劃學院教授 周儉
劉冰
劉冰,同濟大學建筑與城市規劃碩士,從學于同濟大學周儉教授。長期堅持實踐與理論結合的城市空間與城市經濟學思想研究工作。2015年著作《世紀之城—中國城市規劃再出發》,并在北京大學、南京大學雙核心學術期刊等發表多篇城市發展論文。并于2018年4月13日受中國科學技術部科學技術產業化促進會邀請與國務院區域經濟研究部侯永志部長共同作主題發言,對中國城市區域經濟和城市發展作深入探討和研究。曾任職上海都市規劃建筑研究院副院長,加拿大LD城市發展運營研究中心創始人。
劉冰先生長期致力于城市空間與城市經濟學研究,從城市經濟與科學技術及城市體制等對于城市空間發展影響的寬泛視角和多維度思路研究城市空間發展和城市經濟。2015年出版《世紀之城?中國城市規劃再出發》。其前瞻性的城市規劃和發展理念影響了中國城市空間發展的走向。書中系統研究并提出針對國家行政區域進行重新規劃布局調整,城市和經濟實現區域聚合發展的前沿理念。并具體提出將北京、保定(雄安)天津等160公里區域內城市空間實行空間聚合;將杭州、寧波、舟山實行空間聚合;將上海、嘉興、啟東、南通、無錫、蘇州等城市實現空間聚合;將東莞、深圳、惠州實現空間聚合;廣州、佛山、江門、鶴山、中山實現空間聚合等,在全國共計建立36個巨型聚合城市。構建區域經濟一體化、生活同城化的全球競爭巨型城市,目前這些前瞻理念正在被國家實施中。其“聚合城市”理念正在中國大地上生根發芽,為中國城市崛起貢獻思想創新的力量!
劉冰先生在《世紀之城?中國城市規劃再出發》中通過對西方工業化、城市化進程、城市經濟等系統的研究,闡述了城市聚居區、農業地區、產業區相互之間內在的關系,提出基于國土資源構建“均衡點”戰略發展的思路,尋求城市、鄉村、產業三類區域之間實現新空間架構和土地利用關系。同時,針對國家區域規劃和具體的城市個體空間,提出“聚合城市”和“多極復合城市”的空間發展構想,并且詳細論述了其具體的規劃理念和實施策略。揭示當代互聯網、智能技術發展所創造的“虛擬空間”對于城市“實體空間”的影響,闡述了當代快速發展的科技及其創造的“虛擬空間”帶給城市經濟發展的挑戰和機遇。闡述其對于實現“聚合城市”新戰略的技術支撐。
劉冰先生致力于通過其思想創新為中國城市與經濟發展貢獻力量,為了追求中國城市規劃思想創新,當人們沉湎于逐利的快樂,在規劃設計業務最為蓬勃發展的10年間,自愿放棄最好的賺錢時機,甘于隱居生活的平淡,繼其第一部著作出版之后,再次歷經三年的國際考察和調研以及不輟的著述。第二部關于如何提升國家與城市全球競爭力的著作《國家?城市?競爭》即將于2018年6月由同濟大學出版社正式出版。
編輯:liqing
相關閱讀
"城市規劃"是新加坡的名片 值得中國取經
“新加坡規劃之父”劉太格已經為中國數十座城市做了城市規劃,最令他欣慰的是廈門和揚州。“沒有大幅改動我的方案,揚州市的一位領導總是強調之后的調整不能和這份規劃相違背,”談到揚州市日后的城市發展基本按照這份規劃進行,劉太格備感欣慰。【詳細】
澳媒稱部分中國城市規劃者的“雄心”過大
中國的未來之城 南昌要是放在美國,可能會是第三或第四大城市。但在中國,就人口來說南昌連前20都排不上。而且將來會有更多像南昌這樣的城市出現。在中國,20年內人口超過400萬的都市區會多達44個,人口超過100萬的將達221個。【詳細】
“反對派”周干峙:中國城市規劃淪落之路
周說,過去城市規劃很純粹,領導與專家結合得很好,但現在“行政干預越來越多”,規劃已經不再那么單純。【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