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規劃師王洋洋的田園夢:鄉村的美好取決于用什么方式去發現
一間五平米見方的辦公室里,除了辦公桌、電腦和裝滿建筑設計書籍的書架,最引人注目的是大大小小的綠色植物。11月的成都陰冷潮濕,這些綠植讓城市規劃師王洋洋的辦公室有了溫度和活力,正如他的田園夢在慢慢生長。
城市規劃師王洋洋 張詩萌攝
鄉村的美好取決于用什么方式去發現
王洋洋所在的規劃設計團隊目前正在負責巴中市巴州區龍門村的規劃設計。作為一名城市規劃師,將注意力瞄準偏遠的鄉村,是一次極具勇氣的挑戰。“我們有義務讓城市更美好,也有義務去發現鄉村的美好,而鄉村的美好取決于你用什么方式去發現。”王洋洋正以實際行動探索城市規劃師的詩與遠方。
實地走訪是發現鄉村美好最重要的一步。從地理位置上來看,龍門村到巴中城區的空間距離不到十公里,“你很難想象,這么近的距離,開車卻要50分鐘,交通是制約傳統村落發展的主要障礙。” 王洋洋說道。龍門村依山傍水的山水環境孕育著世代的村民,米倉古道遺址、明清時代的古建筑、川東北特色民居等歷史古跡以及皮影戲、山歌等非物質文化遺產給予了這里深厚的文化底蘊。“規劃進程中最大的難點就是去除同質化,發現村落的別具一格”,王洋洋介紹,地理位置、歷史古跡、建筑風格、民俗文化……這些與生俱來的天賦和歲月留下的“財富”給了傳統村落新一輪的發展契機。
傳統村落的保護和發展需要平衡
如今,不少傳統村落在規劃打造上都大同小異,有了發展,卻失了個性。王洋洋認為,傳統村落的規劃沒有固定的模板,要想讓村落保持生命力,需在保護和發展之間找到平衡。龍門村擁有皮影戲、民歌、雕塑等非物質文化遺產,如今仍然以口傳的形式在傳承延續。根據現階段規劃,未來將建立保護名錄、開設傳習班,讓傳統文化得以保護,并以此帶動當地文創產業的發展。
在多次的實地調研中王洋洋發現,很多傳統村落位于貧困地區,既有保護的要求也有發展的訴求。傳統村落的發展不是一陣風似的帶來資源又離開,而是厚積薄發,培養蓬勃發展的內生動力。目前龍門村計劃以農村為突破口,通過文化再梳理,環境再塑造,以第三產業為主導,與第一產業相結合,以傳統村落作為新型的經濟載體,為村民增收提供新的渠道。“一定程度的開發可以與保護形成良性循環,不能只是單純的保護,必須保持一個度。”
傳統村落是城里人寄托鄉愁的精神家園
鄉村是最具人情味,也是最有休閑價值的旅游目的地之一。青山綠水中的慢節奏生活,是許多城里人的向往。“傳統村落的規劃不僅是對物質空間的一種管理,更多的是一種對農耕精神的傳承”,王洋洋說,龍門村的建設規劃將田園鄉村體驗作為旅游發展的重點項目,親手生產、親手種植、親手收獲,讓城里人也能體會到“晨興理荒穢,帶月荷鋤歸”的耕作之感,把“鄉愁”過成“生活”。
王洋洋認為,傳統村落的出現不僅是落實鄉村振興戰略的重要引擎,也是城里人寄托鄉愁的精神家園。2014年中國傳統村落開始評選,截至2016年底,已公布的四批中國傳統村落中四川已有225個村(社區)入選。“龍門村正在申請第五批中國傳統村落,以后會有更多人知道這里,把心安放在這里。” 王洋洋笑著說。
編輯:楊賡
相關閱讀
城市規劃理念的中外碰撞
主講嘉賓【詳細】
何興華:人居實踐視野中的小城鎮規劃新思維
2018年11月25日下午,2018規劃年會專題會議十二【詳細】
共建世界級城市群 推動大灣區一體化發展
今年3月剛當選第十三屆全國政協常委的林建岳,對粵港澳大灣區建設有著濃厚的感情。【詳細】
未來的規劃師怎么借力城市大腦
從“三通一平”(通水、通電、通路、土地平整)到圍繞路、水、電、暖、氣等的“十通一平”,過去這些年,城市基礎設施總架構經歷了不少物質型跨越,而現在,要迎來第一個非物質基礎設施,這就是城市大腦。【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