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屆中國設計大展及公共藝術專題展述略
詹文瑤、呂昳影、謝白楊等設計作品“一鎮一品”系列之一。
劉毅力、王超設計作品上海地鐵9號線列車。
目前,關于“設計展”的形態有很多種,既有行業主辦的工業設計展,旨在推動制造業發展;也有商貿機構主導的博覽會性質的設計展,致力于促進設計的知識產權交易和大眾消費;還有以高等藝術院校為主舉辦的概念性設計展,目的是探索未來設計的可能性。
每3年一屆的中國設計大展,是目前唯一的國家級設計大展,其形態與以上展覽皆有所不同。作為由文化和旅游部主辦的設計展,無疑其追求指向文化——通過回顧優秀設計作品,思考設計在社會變革中的作用,以此引導大眾消費,啟迪專業領域,從文化角度推動設計融入、引領、改變生活,進而實現創新性發展。
有了目標定位,如何展開行動?展覽組織者與學術委員在三屆展覽中對這一問題不斷思考探索。首屆大展于2012年12月舉辦,展覽以“時代·創造”為主題,分為平面設計、產品設計、空間設計和跨界設計四部分,希望通過展覽展示中國設計整體形象,搭建國家級、綜合性的設計類展覽和研究平臺。第二屆大展于2016年1月舉辦,加入“公共藝術專題展”,以“設計·責任”為主題,首次提出以“案例”組織設計作品的概念,指明設計與公共藝術應有社會責任與文化擔當。兩屆展覽在業內和社會各界廣獲好評但仍有遺憾。一方面,3年一屆的展覽舉辦頻率,導致優秀作品展出時早已成為大眾熟悉的消費品,難以再次引起普遍關注。另一方面,隨著近10年中國設計快速發展,“設計”越來越多地與社會、產業、各種服務形態發生綜合聯系,平面設計、產品設計、環境空間設計等專業早已交融共生。因此,在展覽呈現方面,對設計作品的說明不能只是單一描述,更應深刻表現設計的文化追求和價值。
鑒于以上經驗與思考,組委會在第三屆展覽籌備之初,就強調案例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明確3條原則:其一,通過案例呈現中國設計和公共藝術整體面貌,探索設計在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中的獨特作用;其二,案例要反映設計與社會諸種因素關系的深度,展示設計服務民生、解決問題的途徑和方法,體現設計大展的專業性;其三,通過講述設計與公共藝術的中國故事,推廣傳播中國文化,促使設計創新與社會發展有機融合,服務中國社會發展與經濟文化建設。據此,我們編制《策展人手冊》,起草關于“案例”的概念界定:圍繞一個主題,集合多位設計師的作品,對設計問題展開的具有意義的陳述。它應該具備:典型性,通過作品聚合提煉,超越一般設計現實;敘述性,不同作品之間,通過創意、構思、生產、品牌營銷、消費使用以及服務,有一定的情境或故事敘述;邏輯性,不同設計師的設計思想的發展與主題,有邏輯關系,體現主題思想的發生、發展和變化。
以“案例”為主導的策展工作思路,從根本上改變了作品、設計師與大展的關系。原來,設計師以獨立的單一作品參展;現在,設計師的作品必須包含在“案例”之中,其作品作為“案例”的某個立意闡述,存在于“案例”的邏輯敘述之中,成為其組成部分,而非全部。這樣的處理,更加符合當代設計的系統觀念。
主題是展覽的核心。“中國設計大展及公共藝術專題展”作為專業性展覽,其主題既應符合設計展的專業要求,也應反映3年來中國設計所獲成就與發展特點。因此,學術委員會和策展團隊經過數次研討,最終確定以“新時代·新生活”作為本屆大展主題。創造美好生活,已成為新時代的共同追求。當下,互聯網、大數據、人工智能和實體經濟深度融合,在創新引領、綠色低碳、共享經濟等領域產生新的增長點。與之相關的需求、消費、供給、服務等方面也隨之一變,逐漸改造著人們的生活方式。這一切,都在“設計”上得到體現。
中國設計如何解決“不平衡不充分”的問題?如何推進城鄉營造、建設美麗鄉村?如何追蹤科技發展,在世界設計前沿提出中國方案?……面對這些中國設計發展中遇到的問題,本屆展覽希望給出一些啟示。
此次大展共收到12位策展人推薦案例239個,包含963件作品;收到75位提名人及社會推薦案例(作品)270個(件)。展覽以問題為導向,聚焦黨的十九大報告強調的“生活改善”“社會治理”“生態文明”“創新驅動”,凸顯“創新引領”與“生活關懷”的價值理念,貫徹“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發展理念。展覽原計劃從藝術設計和公共藝術兩方面來分別探討“人與日用”“人與社會”“人與環境”“人與科技和產業”等關系,但后來我們認為在空間設計、城鄉營造和社區建設等方面,藝術設計與公共藝術已密不可分,因此決定將其合二為一,歸納為“傳統活化”“形象傳播”“中國智造”“科藝融合”“智慧城市”“城鄉營造”“品質空間”“友好社區”8個專題,通過82個案例352件作品的挖掘與演繹,揭示新時代中國設計與公共藝術總體面貌,找出解決問題、提供價值引領的途徑與方式。
展覽的8個專題之間既是獨立的問題和敘述,也存在結構性的互動關系。展覽既有偏重設計的中國人生活方式設計、消費與品牌構建、新技術與產業轉型等話題;也有偏重公共藝術專題的探討,如城市空間藝術化與城市形象提升、創建友好社區、傳統村落保護與特色小鎮再生等。
在展覽陳列設計中,為配合主題與“案例”,展覽空間總設計師根據不同類別的內容屬性,設計了不同空間結構,使案例內涵得到強化,觀看邏輯更加清晰,一些與社會熱點相關的突出案例得到重點呈現。同時,獨特的視覺識別系統不僅使展線流暢,更突顯了圍合空間中案例群體的主次關系。設計師還增強了與觀眾互動的場所設計,為觀者提供了舒適的參觀體驗。
第三屆中國設計大展及公共藝術專題展1月11日至4月6日在深圳市當代藝術與城市規劃館展出。展覽凝聚了中國設計與公共藝術領域眾多創新成果,體現了設計界為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推動經濟持續健康發展所做的努力,反映了國家在藝術、科學和產業發展等方面取得的綜合成就。同時,大展更以優秀專業水準,通過揭示設計發展與文化建設之間的關系,在全球化設計發展中,引導中國設計走向前列,面向未來。
編輯:liqing
相關閱讀
江蘇揚州:今年實施五大攻堅行動提升城市綠化
城市道路綠化增綠行動。利用今年春季綠化黃金季節,針對城市道路綠化達標率、林蔭路覆蓋率等指標,全面開展道路綠化增綠提綠補綠,重點對87條道路的行道樹“有綠無蔭、有景少蔭”、綠化品種單一等問題進行整改,形成配置合理、錯落有致、層次清晰的道路綠化景觀【詳細】
北京昌平新城東區將打造濱水商業消費新地標
昌平新城東區位于昌平區南邵鎮,規劃建設用地面積11平方公里,規劃人口12萬,圍繞打造首都北部消費新地標編織街區控規已獲批。未來,昌平新城東區將打造成為京北體驗消費示范區、山水宜居典范城區、高水平綜合服務承載區和智慧產研創新園區【詳細】
南寧園博園舉辦“禮樂園博·南寧花朝盛典”
活動期間,南寧園博園還舉辦了漢服新秀大賽、同袍巡游、及笄成人禮、國風婚禮妝照展示、明制婚禮儀式典禮、六藝游園、書畫體驗、國風集市等精彩紛呈的活動,同時邀請眾多知名國風模特參與表演展示【詳細】
成都首屆“最美公園”評選結果出爐
據成都市公園城市建設管理局相關負責人介紹,本次“最美公園”評選范圍包括23個區(市)縣已建成開放的1514個公園,包括綜合公園、口袋公園,還有郊野公園【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