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焱:公共空間保證城市健康發展
2019年8月29日下午,第三屆(邢臺)園林博覽會風景園林國際學術交流會“文化景觀與城市發展”主旨論壇在邢臺市萬峰大酒店召開。Perkins + Will建筑設計事務所董事王焱在會上發表題為《公共空間保證城市健康發展》的演講,給聽眾分享了城市發展中尊重自然、結合自然,保護公共空間的思想。
王焱在風景園林國際學術交流會演講
王焱指出,2008年開始全球有50%的人進入城市,并且城市人口占比越來越高,但城市只占地球0.6%的表面面積。城市雖然非常小,但城市能源消耗是總消耗的60%-80%,并產生75%的二氧化碳排放。人的棲息方式能夠充分發揮種群優勢,但同時也會面對很多挑戰。人類設置的一些規矩,比如一周五天、一天八個小時工作的這種模式,實際上也是再創造一種和自然規律有關的生活和工作方式。但是多人居住在一起會產生很多問題,比如污染問題、飲用水衛生問題、火災問題等等。
自然環境是生存的依據和答案
芝加哥花園城市
王焱先用國外的成功經驗講述了自然環境是生存的依據和答案。上個世紀初期,美國的霍華德針對英國資本主義發展過程中出現的一系列問題,提出了花園城市和芝加哥的總體規劃。霍華德想做的是一個開放空間,讓人和自然環境有更有效的生存關系,生存花園城市是一種浪漫主義說法。上世紀二戰以后,美國也像現在的中國一樣進行了巨大的造城運動。做法是郊區化的發展而不是做成百里大城。當時美國的兩位規劃師進行了嚴肅的探索和一系列的規劃,將其和城市結合在一起。二人合作為芝加哥做了總體規劃,以開放空間為骨架。城市依賴于空間而生存。
花園城市
《設計結合自然》
英國的麥克哈格(McHarg)有一本具有里程碑意義的著作,是《設計界和自然》。他認為設計師應當遵循自然,而不是玩弄自然。他提出了一種思維方式,框架下的思維方式把人類活動放在自然環境的生存依據之中。他還在上世紀50年代提出了可持續發展的理念和名字。書里講到了很多自然系統循環過程,包括分析過程。書中同樣強調了所有利他主義的方式才能共生共享,一個物種是因為另外一個物種的給予才能生存下來。麥克哈格先生提出的概念給現在的可持續發展做出了很多積淀,還有城市發展的公共空間基礎。
麥克哈格
王焱先生又用自己的過去的案例講述了和自然結合的實際方式。并表示,尊重環境是可持續發展很重要的理念。
松山湖南岸創意交融之城
東莞松山湖南岸創意交融之城,是華為的數據中心。在設計時,希望供應商、產業鏈條、活動能夠引發出周邊的效益。因此將整個區域聯絡起來,包括整個的區域規劃,希望能夠帶動周邊的網絡體系和一些住宅、城市的發展。園區的整體規劃,一方面把綠地做成隔離帶作用,將每個園區隱身;另一方面,將園區能夠和旅游供應商以及城市發展結合在一起。在濱湖區域他們做了互動的鏈條,使得科技工作者、研發員工能夠互相交流。在城市發展的過程中城市設計師不得不面對一些很現實的挑戰,要使用現有的條件將它們編織起來變成更美好的生活環境。
上海博物館
項目位于上海淮海路核心區域,博物館一開始規劃,被譽為是上海最“矮”的地標,變成市區乃至全國的自然活動地區。這里原來是上海的老房子、菜市場,現在是中國最大的市民公共活動和展示空間。王焱公司的芝加哥建筑師做了一個空間,房子不是太高,并且房子的3/5在地下。通過螺旋形的下沉廣場,室內感覺不到下沉空間。結合了原來場地的同時,文化也做了融合,社區活動、社區公共藝術都是和公園結合在一起。整個空間的區域高度基本相同,綠色空間有機結合。在自然環境和人的生活空間中,開放空間體系非常重要。
青島弘誠體育文化公園
在上個世紀30年代,弘誠體育場區域是城市的邊緣要塞區,這里曾是全國馳名的“上青天”紡織基地(上海、青島、天津)之一,中國民族工業的搖籃之一。因此,周邊的人文環境非常復雜,有著百年歷史的區域、運河、高架橋。這里原本的體育場有些下陷,需要改造。他們想要將場地內的所有元素編制起來,用運動這個概念將社區現有的環境梳理之后變成融合連接,匯聚成一種有效的生活組織方式。于是設計團隊將體育場下面的空間打開,變成室內草坪,并將外面空間開放出來和市民活動結合一起。
李家沱健康宜居社區
重慶李家沱位于長江邊,場地在長江邊上有很多溝渠,流到長江邊上,結合旁邊的土地變成綠廊。其中放置市民活動核心內容,如學校、健康中心、體檢中心、醫院等,和城市發展結合在一起。同時他們將綠地變成有效的方式,組織場地,并利用他水邊的岸線活動。社區里面綠地的變化和環境是很好的方式。在江邊設想了江邊的公共浴場,和江水結合在,和生活結合,創造更有效的生活環境。
最后王焱總結道,自然環境哺育了我們的文明,已經有了四五千年的歷史,和人的歷史結合在一起。我們的文明是依賴于自然的,我們應該遵循自然。
王焱:Perkins and Will建筑設計事務所董事、中國區城市設計總監、美國注冊規劃師。主要研究公共價值對城市發展和文化生活所產生的影響,在項目實踐過程中注重挖掘城市內生力和市民向心力對社區和場所的影響。
編輯:周星宇
相關閱讀
江蘇揚州:今年實施五大攻堅行動提升城市綠化
城市道路綠化增綠行動。利用今年春季綠化黃金季節,針對城市道路綠化達標率、林蔭路覆蓋率等指標,全面開展道路綠化增綠提綠補綠,重點對87條道路的行道樹“有綠無蔭、有景少蔭”、綠化品種單一等問題進行整改,形成配置合理、錯落有致、層次清晰的道路綠化景觀【詳細】
北京昌平新城東區將打造濱水商業消費新地標
昌平新城東區位于昌平區南邵鎮,規劃建設用地面積11平方公里,規劃人口12萬,圍繞打造首都北部消費新地標編織街區控規已獲批。未來,昌平新城東區將打造成為京北體驗消費示范區、山水宜居典范城區、高水平綜合服務承載區和智慧產研創新園區【詳細】
南寧園博園舉辦“禮樂園博·南寧花朝盛典”
活動期間,南寧園博園還舉辦了漢服新秀大賽、同袍巡游、及笄成人禮、國風婚禮妝照展示、明制婚禮儀式典禮、六藝游園、書畫體驗、國風集市等精彩紛呈的活動,同時邀請眾多知名國風模特參與表演展示【詳細】
成都首屆“最美公園”評選結果出爐
據成都市公園城市建設管理局相關負責人介紹,本次“最美公園”評選范圍包括23個區(市)縣已建成開放的1514個公園,包括綜合公園、口袋公園,還有郊野公園【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