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灣風:粵港澳“9+2”,大灣區打造“超級天團”城市群
在澳門回歸祖國20周年之際,大灣網與人民日報麻辣財經工作室攜手,聯合推出《慶祝澳門回歸祖國20周年特別節目》,國務院參事室特約研究員姚景源作為重磅嘉賓做客演播室,暢談澳門回歸祖國的發展成就,以及粵港澳大灣區未來發展前景。
訪談嘉賓:姚景源 國務院參事室特約研究員
王 菊 來自澳門的北京高校學生
主持人: 李想 珠海傳媒集團主播
李想:今年是澳門回歸祖國20周年, 20年來,“一國兩制”的成功實踐在澳門遍地開花。為何“一國兩制”在澳門能夠取得巨大成就?
姚景源:澳門回歸前后我都多次去澳門,回歸前后對比之下,回歸祖國之后澳門社會秩序變好了。一個社會要有好的社會秩序,老百姓才能夠安居樂業。澳門現在的失業率是非常低的,大約是在1.8%。
實際上,澳門區域小、經濟結構比較單一,再加上開放程度大,澳門的就業壓力很大。為什么現在澳門能夠有這么低的失業率?這跟澳門回歸之后,祖國給澳門提供的強大支撐有很大關系。
澳門回歸祖國之后,澳門經濟快速發展,政府財政支出增多,有能力去做很多惠民的事情,教育、醫療、養老等方面都獲得很大發展。
澳門“一國兩制”的成功實踐,有這樣幾點重要的經驗。
第一,準確把握“一國兩制”正確方向。嚴格依照憲法和基本法辦事,把維護國家主權、安全、發展利益,與維護澳門長期繁榮穩定統一起來。積極探索適合澳門實際的治理方式和發展路徑。
第二,積極融入國家發展大局。在中央政府的支持下,澳門實行適度多元發展,通過中葡合作“一平臺、三中心”等建設,為“一帶一路”和粵港澳大灣區建設發揮重要而獨特的作用。
第三,集中精力發展經濟,切實有效改善民生。回歸以來澳門經濟快速發展,適度多元的產業發展逐顯成效,建立起了多層次的社會保障和社會福利體系,與居民共享發展成果的福利模式特色明顯,居民獲得感、幸福感顯著提升。
王菊:我是1998年出生的。從我有記憶來,澳門就已經回歸祖國懷抱了。我爸經常會對我們說,以前他們家里條件比較艱苦,我奶奶是在工廠制衣工廠上班的,我姑姑在家里面做塑料花。家里住的是年代比較久遠的堂樓,就是40年以上那種樓齡很久的教堂樓,條件比較差。
這些年,家里的生活開始不斷改善。今年我們搬進了經濟房,現在澳門有一個房屋政策:針對中低收入人士有一個資助,他們可以用比較低的價格,去買政府建的房子,我們家也享受到了這個政策,搬進了自家的新房子。
李想:王菊是真正感受到了澳門回歸祖國之后,經濟社會發展帶給他們全家人帶來(加上)的好處,我想這也是很多澳門居民的真實感受。今年是大灣區建設的開局之年,我相信很多觀眾朋友和我有一個共同的問題想請教姚老師,像我們廣州、深圳、香港這樣非常大的國際性都市,每一個單獨拿出來都是很棒的城市,為什么現在我們要把它們整合在一起,做一個大灣區這樣的“超級天團”?
姚景源:大家都知道,國際上有名的灣區,有東京灣區、紐約灣區、舊金山灣區等。那么灣區是什么概念呢? 它既是一個地理概念,但更是一個經濟概念。比如說東京灣區,就是從東京到大阪,整個東京灣區它成為日本工業的主體,日本的整個工業產業都集中在東京灣區。舊金山灣區,大家也把它叫硅谷,它是一個高科技園區。在這一輪產業技術革命中,應當說舊金山灣區做出了重要貢獻。所以,灣區的發展建設,對一個國家的經濟發展建設至關重要。
我們的粵港澳大灣區,廣東省有9個城市,再加上香港和澳門,就是一個9+2格局。這個區域面積是56,000平方公里,人口7000萬,是世界最大的灣區。粵港澳大灣區還有一個重要的特點,它是我們國家經濟最充滿活力的地區,也是市場經濟機制比較健全的地區。這些城市已經很棒了,為什么還要搞9+2大灣區?就是要注重發揮香港和澳門的優勢,并與內地的9個城市結合起來,既為香港和澳門下一步的發展創造良好空間,又要帶動廣東九市高質量發展。
在國家未來整個30年的宏偉目標中,粵港澳大灣區是肩負重任的。澳門在粵港澳大灣區發展中,也發揮著舉足輕重的作用。澳門現代服務做得很好,內地城市應該向澳門學習。澳門的教育、科技等方面都走在世界前沿。
李想:您認為,在未來發展過程中,粵港澳大灣區哪些方面要重點發展?各個城市如何發揮作用推動灣區融合發展?
姚景源:中國經濟的發展要從高速度發展向高質量發展轉變,這是一個漸進的過程。要實現高質量發展,內地與港澳的深度合作是很重要的。粵港澳大灣區未來的發展,要把這里建設成為“一帶一路”的重要節點;要把粵港澳大灣區建設打造成宜業宜居宜游的灣區,打造成國際化的休閑旅游區域;要把粵港澳大灣區打造成為領先于世界的科創基地,給人才提供發揮才智的平臺,激勵他們創造出更多成果。因此,一定要打破各種束縛,讓粵港澳大灣區內資本、人才等各種要素能夠自由流動,讓這里充滿活力。
在粵港澳大灣區城市中,澳門和珠海離得最近。特別是橫琴新區與澳門一水相隔,直線距離相距不足200米。珠海是很美麗的城市,未來如果澳門能夠成為一流的旅游休閑度假區,珠海也可以往這方面發展,與澳門開展旅游方面的合作。珠海的定位還是要跟澳門的旅游度假休閑緊密結合起來。我建議珠海可以向澳門的現代服務業、中藥、食品等方面學習,開展合作。
中醫藥產業是澳門的優勢產業,但澳門土地資源緊張,缺乏產品研發平臺,中醫藥企業發展受到技術和空間制約。2011年,作為《粵澳合作框架協議》下首個落地項目,占地面積50萬平方米的粵澳合作中醫藥科技產業園在橫琴正式奠基。
在澳門30多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居住著約65.6萬人口,空間載體不足是澳門經濟發展的一大掣肘,珠海恰恰為澳門提供了承接空間。因此,珠海應緊扣科技創新、特色金融、醫療健康、跨境商貿、文旅會展、專業服務等六大產業,助推澳門產業適度多元發展。
王菊:我覺得這些年,澳門跟祖國的聯系越來越緊密了。我初三的時候參加科學營去過上海,現在又來到北京上大學,這些近距離的接觸,可以讓我們更加熟悉內地的發展情況,也會有更多的機會創業和就業。澳門和珠海也推出了很多扶持政策,支持青年人到橫琴創業。現在整個大灣區通關更加便利,我們去大灣區的城市都很容易。我也希望未來可以用自己學到的知識,在大灣區建設中實現自己的夢想,為祖國、為澳門的發展貢獻一份力量。
編輯:楊賡
相關閱讀
江蘇揚州:今年實施五大攻堅行動提升城市綠化
城市道路綠化增綠行動。利用今年春季綠化黃金季節,針對城市道路綠化達標率、林蔭路覆蓋率等指標,全面開展道路綠化增綠提綠補綠,重點對87條道路的行道樹“有綠無蔭、有景少蔭”、綠化品種單一等問題進行整改,形成配置合理、錯落有致、層次清晰的道路綠化景觀【詳細】
北京昌平新城東區將打造濱水商業消費新地標
昌平新城東區位于昌平區南邵鎮,規劃建設用地面積11平方公里,規劃人口12萬,圍繞打造首都北部消費新地標編織街區控規已獲批。未來,昌平新城東區將打造成為京北體驗消費示范區、山水宜居典范城區、高水平綜合服務承載區和智慧產研創新園區【詳細】
南寧園博園舉辦“禮樂園博·南寧花朝盛典”
活動期間,南寧園博園還舉辦了漢服新秀大賽、同袍巡游、及笄成人禮、國風婚禮妝照展示、明制婚禮儀式典禮、六藝游園、書畫體驗、國風集市等精彩紛呈的活動,同時邀請眾多知名國風模特參與表演展示【詳細】
成都首屆“最美公園”評選結果出爐
據成都市公園城市建設管理局相關負責人介紹,本次“最美公園”評選范圍包括23個區(市)縣已建成開放的1514個公園,包括綜合公園、口袋公園,還有郊野公園【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