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口紅城湖改造經驗:從海宅塘到城市公園
改造后的紅城湖公園,吸引市民游客前來休閑散步。海南日報記者 張茂 攝
近日,改造后的海口紅城湖公園,顏值飆升,驚艷市民游人。
俗話說,有水的地方才有靈性。自古以來,人類喜擇水而居。城以湖興,湖因城名,在我國城市中屢見不鮮,像西湖之于杭州、大明湖之于濟南、玄武湖之于南京。這些城中湖,改善了人居環境,滋養了一方風土人情,更成為現代城市標志性景觀。
紅城湖,原處鄉村,隨著海口城市的發展,變為城中湖,與瓊臺福地相依相偎。古往今來,多少名流賢士誕生于此。它見證著這座城市的發展變遷,烙印著瓊臺的歷史文化。讀懂她,亦能窺見瓊臺人文的一斑,感受一座城市跟隨時代發展的脈動。
從海口市金花村眺望紅城湖。 張茂 攝
山不在高,有仙則名。水不在深,有龍則靈。
追溯紅城湖的歷史,海南日報記者才發現,原先這里并沒有湖,只是瓊臺古城郊外的一片耕地,因地勢低洼,天然形成了許多無名的小水塘。
有趣的是,明洪武十六年(1383年),海瑞曾祖父海達兒從軍來到海南,落籍此處,海氏居所前的水塘因此有了最初的名字——海宅塘,海瑞出生的這個村子被稱為海宅塘村,也叫朱橘里、下田村,也就是現在的金花村。
上世紀60年代,為解決洪澇災害問題,府城人索性將低洼處挖成了一片池塘,約600多畝,用來養魚。當年的府城公社改名紅城公社,池塘因而得名——紅城湖。
紅城湖本姓“海”
也許是因為海宅塘實在太小了,翻閱古籍史志時發現,除了海氏族譜和介紹海瑞故居的資料中有關于海宅塘的零星記載,瓊州府志中均沒有海宅塘的詳細描述。不過,有現代文化學者考證認為,今天紅城湖所在的位置,恰好覆蓋了當年的海宅塘,海瑞故居遺址便是最好的佐證。
“海瑞故居前面的海宅塘,原來只是一個小水塘,附近是海家的田產,海家人世代在這里生活勞作,所以這個村子也被叫作‘海宅塘村’。”海南知名文史專家梁統興說,“人們一說到‘海宅塘’,便很容易將之和海瑞聯系在一起,但是說起紅城湖,就很難想到這里曾經是海瑞生活過的地方。”
1984年時的紅城湖。 (資料圖片)
海南大學教授閻根齊在海南歷史文化叢書之《粵東正氣——海瑞》一書中這樣描述:“大約在元末明初,從城(府城)北門向西北一華里的地方,有上百戶人家擇地構屋,慢慢地形成了一處村莊。這個村落最初叫什么名字,在不知不覺中失去了歷史的記憶,有的說叫下田村,有的叫海宅塘村,有的叫朱橘里……”
朱橘里,也叫下田村,后改為金花村,因為丘濬的詩句“有人問我家何處,朱橘金花滿下田”而聲名遠揚。
沒錯,丘濬、海瑞這兩位在海南歷史文化長河中舉足輕重的人物,都出生于這個村莊。海瑞年輕時,與丘濬的曾孫丘郊過從甚密,經常到后者所建的樂耕亭中談論時事,切磋文章。他不僅為亭作記,還曾寫下流傳頗廣的《樂耕亭》詩:
源頭活水溢平川,桃色花香總自然。海上疑成真世界,人間誰信不神仙?
棋驚宿鳥搖深竹,歌遏行云入九天。良會莫教輕住別,每逢流水惜芳年。
從海瑞詩作中所描繪的場景,我們依稀可以想象到,當年鄉村田園風光是何等動人美妙,令人向往。
紅城湖公園湖心島也是一道美景。 海南日報記者 張茂 攝
水清魚肥多紅利
然而,時過境遷,滄海桑田。隨著時間推移,人口漸增,古時才子文人筆下茂林修竹的美景已然不再。低洼的沼澤地,因淤泥堆積、污水匯集,變成了“臭水溝”。逢暴雨季來襲,泛濫的洪水倒灌周邊良田,耕種者往往深受其害。
1964年,府城公社決定整治“臭水溝”問題,于是發動周邊百姓人工疏浚,用兩年時間,挖出面積600多畝的池塘來。1966年底,水深1.5米至2.4米的池塘挖成,府城公社改名為紅城公社,大池塘因此被稱為“紅城湖”。
今年60多歲的“老府城”鄭海波,當年正值少年,對上千人挖塘的場景記憶猶新。“我們家也在府城,父母都參與了挖塘。”鄭海波告訴記者,那時,他還曾到工地給大人幫忙。修好的紅城湖水很清,湖岸四周種了很多椰子樹,環境得到很大改善。
后來,為解決紅城湖民兵連戰士的生計問題,紅城湖承包給了民兵連管理,放養淡水魚,“以勞養武”。
“那時候的紅城湖水清啊,魚也肥,紅城湖在島內可是相當有名的淡水養殖區。”1978年高中畢業的鄭海波,加入紅城湖民兵連養魚。他回憶道,雖然是計劃經濟年代,但由于水產養殖效益好,近百號民兵連戰士每年都能享受到兩三千元的“分紅”,“那在當時可是一筆不小的收入”。
傍晚的紅城湖椰影婆娑,美不勝收。 張茂 攝
1984年,紅城湖民兵連被原廣東省農業廳和團省委評為“青年民兵學科學用科學標兵隊”;1986年被海南軍區評為“富島強兵”先進單位;1990年,紅城湖民兵連連長鄧世權被原總參謀部、總政治部評為“全國百縣預備役工作先進個人”,同年5月17日,受到時任中共中央總書記、中央軍委主席江澤民接見……
那些年,紅城湖民兵連還先后捐款3萬多元幫助群眾修建柏油路和排水溝,修建大型水井,興辦敬老院,收養10多名五保戶和孤寡老人。
城市公園游人至
歷史的洪流,總是夾雜著泥沙前行。
上世紀90年代,隨著瓊山市區人口不斷擴張,紅城湖周邊多出一棟棟樓房,人口越來越密集。與此同時,大量生產生活污水排入湖中,遠遠超出湖水自凈所能承受的范圍。水質大幅下降,直至變臭,養魚的光景不復當年。
“養出來的魚都是臭的,誰還敢吃?”回想此景,鄭海波無比惋惜。
之后,紅城湖污水治理規劃被提上議事日程。1999年,原瓊山市政府提出修建紅城湖公園的計劃,提出依據府城地區的城市骨架和人文精神,建成一個生態環境優美、功能布局合理、文化氛圍濃郁、基礎設施完善的生態型文化藝術公園。
冬日的紅城湖公園,經常會看到白鷺翩翩起舞。 海南日報記者 張茂 攝
2002年,經國務院批準,瓊山、海口兩市合并。因區劃調整,市政工作進行交接,紅城湖公園整治工程暫停,直到2009年項目重新啟動。
時隔多年,2020年1月,水清岸綠的紅城湖公園終于改造完成,全面對外開放。
“經常來這散散步,欣賞湖面波光粼粼,曲線岸帶草木繁茂,休閑游樂設施吸引著嬉戲的兒童,感覺生機勃勃,讓人心情好啊!”家住府城金花村的67歲老林告訴記者,府城百姓對紅城湖公園期盼已久,著實難掩興奮之情。
編輯:liqing
相關閱讀
江蘇揚州:今年實施五大攻堅行動提升城市綠化
城市道路綠化增綠行動。利用今年春季綠化黃金季節,針對城市道路綠化達標率、林蔭路覆蓋率等指標,全面開展道路綠化增綠提綠補綠,重點對87條道路的行道樹“有綠無蔭、有景少蔭”、綠化品種單一等問題進行整改,形成配置合理、錯落有致、層次清晰的道路綠化景觀【詳細】
北京昌平新城東區將打造濱水商業消費新地標
昌平新城東區位于昌平區南邵鎮,規劃建設用地面積11平方公里,規劃人口12萬,圍繞打造首都北部消費新地標編織街區控規已獲批。未來,昌平新城東區將打造成為京北體驗消費示范區、山水宜居典范城區、高水平綜合服務承載區和智慧產研創新園區【詳細】
南寧園博園舉辦“禮樂園博·南寧花朝盛典”
活動期間,南寧園博園還舉辦了漢服新秀大賽、同袍巡游、及笄成人禮、國風婚禮妝照展示、明制婚禮儀式典禮、六藝游園、書畫體驗、國風集市等精彩紛呈的活動,同時邀請眾多知名國風模特參與表演展示【詳細】
成都首屆“最美公園”評選結果出爐
據成都市公園城市建設管理局相關負責人介紹,本次“最美公園”評選范圍包括23個區(市)縣已建成開放的1514個公園,包括綜合公園、口袋公園,還有郊野公園【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