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訪英國奧雅納張祺: 改造工業遺產激發城市活力,新技術在城市更新中大有可為
英國奧雅納(Arup)董事、城市創新中心總經理張祺
隨著中國工業化、城市化快速發展,許多城市都面臨著城市更新的問題。對城市工業遺產進行改造更新,通過空間重構和價值重塑,可以激發城市活力,讓城市獲得新生。
如何對工業遺產進行保護和再利用?城市更新中如何激發城市的活力和韌性?如何發揮新技術的作用?近日,在河北省第四屆(邯鄲)園博會國際學術交流會期間,英國奧雅納(Arup)董事、城市創新中心總經理張祺接受風景園林網專訪時表示,對待工業遺產既要防止過度開發也要規避過分限制,城市更新需要系統性建立城市韌性策略。他還通過首鋼園區等項目的成功經驗,從產業、文化復興、建筑功能活化等方面,對老工業城市邯鄲的遺產改造、轉型升級給出了參考建議。
張祺在河北省第四屆(邯鄲)園博會國際學術交流會上演講
風景園林網:如何對工業遺產進行保護和再利用?
張祺:工業遺產的保護和再利用是個老話題了,但我們對工業遺產的認知有一個不斷深入的過程,工業遺產的出現是和工業化、城市化相伴隨而產生的,也是城市更新中面臨的問題。城市更新的實質是:基于工業化進程加速、經濟結構發生明顯變化、社會進行全方位深刻變革這一宏觀背景下的物質空間和人文空間的大變動和重新建構。
聯合國教科文組織( UNESCO)世界遺產委員會把工業遺產納入世界遺產類型,特別是在2003年7月國際工業遺產保護委員會( TICCIH)擬定了《下塔吉爾憲章》,確定了工業遺存的定義、價值、法律保護、維護以及教育等內容。國內上海在城市更新和對待工業遺產也由原來的“拆改留”為主變為“留改拆”為主,強調上海歷史建筑、歷史風貌的保留保護。提出了微更新、漸進式的城市有機更新的模式,將“歷史傳承”“宜居宜業”“綠色健康”作為城市更新發展的落腳點。
國內外成功的工業遺產利用案例逐漸喚醒了人們對工業遺產保護與再利用意識,也告訴我們工業遺產可以重生,在城市發展的不同階段有不同的價值體現。通常來講,對工業遺產有以下幾種做法:對具有重要歷史文化價值的工業遺產進行保護和研究;對文化遺產價值稍低的工業遺跡進行挖掘和充分的再利用;對那些沒有價值的廢棄工廠等采取了推倒重新利用土地。對待工業遺產要走出兩個誤區或者極端:一味地強調保護和推到重來,把城市的發展和工業遺產的保護看成一對矛盾。既要防止因過度開發而保護失當,也要盡量規避因過分限制而難以改造利用。
風景園林網:工業遺產在城市轉型發展中能發揮怎樣的作用?
張祺:每個工業遺產都有不同的特點,我們需要關注和梳理其形成和演變的歷史脈絡,尤其要注意形成的功能、特點,演變的內在肌理,以及深層次的產業功能、文化功能等方面。任何一個有工業遺產都具有動態性、復雜性、多樣性和時空連續性的特征。這是一個有機體,而這個有機體需要新陳代謝,所以面臨著新與舊、新生和消亡、保留與淘汰的選擇。面臨分化、整合、融合的過程,體現了城市空間的互動性、目的性。
工業遺產在城市的發展過程中,體現越來越重要的角色。我們經常說,一個有歷史的城市才有故事和底蘊,一個有故事和底蘊的城市才有韻味和有趣。工業遺產在城市的發展過程中不僅在文化方面可以增加城市的魅力,而且可以通過空間重構和價值重塑,實現高端要素和資源的集聚發展,促進城市經濟的發展。奧雅納(Arup)深度參與的英國倫敦國王十字區(King’s Cross)的更新就是一個很成功的案例。充分利用歷史文化資源的優勢,復興歷史建筑,引入中央圣馬丁藝術學院,形成強烈的文化創意氛圍,并以此吸引谷歌總部落戶,成為倫敦創意新CBD,并以此作為契機,以文化引點激發老城的復興。在幾年間,通過創新體驗元素導入,科創企業進駐與城市樞紐復合優勢疊加,創造了倫敦體驗感最強的城市綜合核心, 把一個城市的貧民區變成了世界級的網紅打卡地,實現了從“繡帶”到“秀帶”的華麗轉身。
Granary Square, King's Cross, London(圖片來源:奧雅納)
Xiong'an New Area, Hebei(圖片來源:奧雅納)
風景園林網:韌性城市是當前一個熱點話題,城市更新中如何激活城市的活力和韌性呢?
張祺:基于韌性的城市更新已成為城市發展的新增長點,肩負著新時代下經濟韌性轉型、制度韌性升級、基礎設施韌性再生、社會韌性重塑的歷史使命,是實現城市韌性提升的驅動力。
結合奧雅納(Arup)韌性城市的研究和經驗,我們認為城市更新中的韌性城市規劃建設應考慮以下幾點:
系統性,根據不同城市的發展基礎與特點,多專業、多部門、全社會力量協同建立城市韌性策略。韌性城市涉及面廣,其系統構建需要由單一災害分析向多災種耦合評估轉變,由單一專業、單一部門孤軍作戰向多專業、多部門、全社會力量協同作戰轉變。韌性城市的規劃實施除傳統城市規劃設計、交通、能源、水環境等基礎設施相關主力團隊之外,城市戰略、產業經濟、建筑等相關專業,尤其是公共衛生、醫療健康等跨學科領域的專業參與都不可或缺。因此,更具韌性的更新應根據不同城市的發展基礎與特點,多專業、全視角建立城市韌性策略,針對薄弱環節制定提升行動計劃。
全過程,尊重城市演變規律,構建涵蓋從長期宏觀戰略指引、近中期行動計劃到具體工程實施方案的全過程更新調控。城市韌性的構建具備系統性、長效性,是在充分尊重城市系統演變規律前提下的戰略部署與策略應對,由被動的應急響應轉變為主動的規劃調控。因此,更新中的韌性城市策略涵蓋從長期宏觀戰略指引、近中期行動計劃到具體工程實施方案,以貫穿于城市更新規劃、設計、建設、管理的全過程。由此做到常規有所預期、事前有所準備、事初有效減輕、事中有力控制和事后迅速恢復。
智慧化,運用大數據和數字化提升城市更新過程中的韌性建設效率:在更新規劃、設計、實施與管理過程中,構建城市信息模型系統(CIM),依托大數據、人工智能、云計算等時空數據基礎與數字化技術,在系統中對更新不同階段的韌性城市建設進行模擬監測評估,及時反映當前方案的潛在問題,輔助提升韌性城市更新建設的工作部署和決策效率。在大數據平臺基礎上,通過公眾參與平臺等智慧化手段,及時獲取居民真實訴求,建立居民與政府和規劃設計單位等機構的常態化溝通機制。
包容性,建立更完善的更新制度與更包容的韌性文化。在更新規劃中,注重改革多主體參與更新工作的相關制度建設,包括引導政府、設計單位、工程單位、物業公司、社區居民等多參與主體;對于城市的韌性文化構建,包括通過政府聯合專業機構,通過社區韌性宣傳、居民活動組織等方式,提升市民對城市的熱愛和歸屬感、普及對韌性城市的基本認識、提高全民韌性城市建設和維護意識、以及提升全民應對城市韌性建設過程中的參與度和技能等。
City Resilience Index Publication(圖片來源:奧雅納)
風景園林網:您提到智慧化,那么如何發揮新技術在工業遺產保護和重生中的應用呢?
張祺:變“銹”為“秀”,讓工業遺產不再“沉睡”,新技術在工業遺產的保護和重生中大有可為。既可以應用數字化手段,對不同工業發展時期的遺跡和遺物加以測繪、記錄和存檔。也可以將工業文化元素融入知識經濟產品的研發設計、生產制造和消費服務中,利用5G、人工智能、虛擬現實等新技術,發展工業創意產業,打造知識經濟新業態,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求。很多工業遺產地通過新技術賦能成為網紅打卡地和城市的活力中心。
奧雅納(Arup)不斷探索新技術,并將新技術和傳統工程技術融合落地到不同的項目,包括工業遺產的保護和利用。探索通過新技術手段提高資源效率,提供3D GIS+BIM+ IoT網頁端數字孿生模型集成,將多專業階段性設計結果集成可視化,協助方案比選和優化;利用數字孿生技術及現狀數據,開發多個個與片區建筑環境、交通及規劃設計相關的應用。從而能夠覆蓋從單體的建筑保護和利用到社區(園區)和城市的應用場景。
Digital Abstract - MORI Building Digital Art Museum,Tokyo(圖片來源:奧雅納)
風景園林網:我們都知道邯鄲市政府推出了工業轉型升級三年行動計劃,其中邯鄲鋼鐵廠的搬遷改造是一個重要行動,您對這種工業遺產的再利用有什么建議呢?
張祺:這種“退二進三”是一種必然性。而且對類似鋼鐵廠搬遷后的工業遺產的再利用有很多成功的案例,奧雅納(Arup)參與的首鋼園區的改造就比較成功,成為城市更新的標桿。
產業方面,遵循對首鋼園“傳統工業綠色轉型升級示范區、京西高端產業創新高地、后工業文化體育創意基地”的定位,規劃建設體育+、數字智能、文化創意三個主導產業,消費升級、智慧場景、綠色金融服務三個產業生態和首鋼國際人才社區在內的“三產三態一社區”的產業體系。目前,冬奧會組委會及冬訓集中辦公區落地、騰訊體育、泰山體育等多家企業落戶首鋼園區。截至目前,已有25家企業及品牌商戶入駐園區,包括體育類6家、科技類8家、文化類6家、高端商務服務5家,為園區注入新鮮活力。
生態建設方面,提升城市韌性,構建園區海綿城市策略,助力提升園區空間生態價值。作為中國第一個、全球第19個C40正氣候項目,奧雅納將開發階段碳排放降至最低成為發展的關鍵。為重新開發試點區,奧雅納秉持低碳和可持續發展理念,深度融合綠色建筑、清潔能源、綠色交通、廢棄物管理、水資源、綠色空間、古跡保護以及污染場地修復等核心元素,實現工業遺存園區高端產業綜合服務區綠色生態規劃。
文化復興方面,按工業遺存能保則保、能用則用、分區分類、保用結合的原則,對老工業文化脈絡進行保護,傳承“山-水-工業”特色景觀體系,形成文化活力特色風貌。首鋼園在建設過程中,充分保護利用工業遺存來推進空間的織補和更新。例如,首鋼高線公園即以線性高架景觀步道為主體,為市民游客創造出健身運動、休憩娛樂、社交互動的公共空間,為園區營造出一條完整連續的“景觀敘事線”。
建筑功能活化方面,深度挖掘老工業區歷史文化遺產與工業遺存人文價值,融入現代元素,釋放傳統工業資源的生命力。例如3號高爐因地制宜改造成博物館和休閑體驗設施。充分利用鐵軌、管廊、傳送帶等工業遺存建設鐵軌綠道、空中步道,營造城市特色公共空間。“倉閣酒店”由原返焦返礦倉、低壓配電室、N3-18轉運站改造而成,3組巨大的返礦倉金屬料斗與檢修樓梯被完整保留在全日餐廳內部,料斗下部出料口改造為就餐空間的空調風口與照明光源,上方料斗的內部被別出心裁地改造為酒吧廊,客人穿行其間,獲得獨一無二的空間體驗。
目前,首鋼園正按照產業社區的理念,打造成城市的活力新區。
New Shougang Industrial Area Eco Plan, Beijing, China(圖片來源:奧雅納)
編輯:liqing
相關閱讀
江蘇揚州:今年實施五大攻堅行動提升城市綠化
城市道路綠化增綠行動。利用今年春季綠化黃金季節,針對城市道路綠化達標率、林蔭路覆蓋率等指標,全面開展道路綠化增綠提綠補綠,重點對87條道路的行道樹“有綠無蔭、有景少蔭”、綠化品種單一等問題進行整改,形成配置合理、錯落有致、層次清晰的道路綠化景觀【詳細】
北京昌平新城東區將打造濱水商業消費新地標
昌平新城東區位于昌平區南邵鎮,規劃建設用地面積11平方公里,規劃人口12萬,圍繞打造首都北部消費新地標編織街區控規已獲批。未來,昌平新城東區將打造成為京北體驗消費示范區、山水宜居典范城區、高水平綜合服務承載區和智慧產研創新園區【詳細】
南寧園博園舉辦“禮樂園博·南寧花朝盛典”
活動期間,南寧園博園還舉辦了漢服新秀大賽、同袍巡游、及笄成人禮、國風婚禮妝照展示、明制婚禮儀式典禮、六藝游園、書畫體驗、國風集市等精彩紛呈的活動,同時邀請眾多知名國風模特參與表演展示【詳細】
成都首屆“最美公園”評選結果出爐
據成都市公園城市建設管理局相關負責人介紹,本次“最美公園”評選范圍包括23個區(市)縣已建成開放的1514個公園,包括綜合公園、口袋公園,還有郊野公園【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