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角洲、步行橋、碼頭駁岸、滄州坊、滄州園……運河元素綻放園博園
三角洲、步行橋、碼頭駁岸、滄州坊、滄州園……隨著滄州園博園建設的快速推進,這些運河元素日漸凸顯,“千里通波,大美運河”的園博會主題也更加亮眼。記者從項目施工方、中鐵八局園博園項目部了解到,目前,滄州各項建設均接近尾聲,三角洲正在加緊建設。
三角洲上好風景
大運河蜿蜒流淌,在滄州市區北端呂家院、北陳屯區域,因歷史原因分出一支,繞行一段距離后重新匯入主河道,從而形成了一塊被河道封閉的“運河三角洲”,也被稱為河心島。
這個三角洲正位于園博園內,占地約420多畝,四面環水,行人通過步行橋或閘所橋,都能到達三角洲。因其所屬大運河核心保護范圍內,不允許進行大規模開發建設,因而設計時采用輕擾動、微更新的方式,對三角洲實現生態河景觀的修復,同時置入科普教育與休閑賞景功能。
三角洲(又稱專類植物展區)的生態景觀分為3個區域:百草園、百花園、百果園。百草園里種植狼尾草、粉黛亂子草及景天科植物等,百果園里種植碧桃、山楂、梨樹等果樹,而百花園里有月季、牡丹、八仙花等花卉。3個區域內還將穿插園路、涼亭座椅及其他基礎設施,滿足人們游玩需求。
據中鐵八局園博園項目部負責人何賢昌介紹,三角洲的最北端,還將打造一個帆船造型,寓意“揚帆洲頭”,類似于橘子洲頭的景觀。目前,三角洲生態景觀已初顯效果,各類喬灌木及花草地被種植已完成70%。
古建園坊顯底蘊
隨著滄州坊外觀彩繪及管網基礎工程接近尾聲,一個古香古色的商業街區躍然眼前。
在這個傳統街坊式布局的街區中,明清風格的四合院、戲樓、牌樓、城關,無一不滲透著濃濃古風,再現運河漕運時期大運河畔商業繁華場景。未來,這里除了提供游客餐飲、售賣、問詢等服務外,還將提供非遺文化體驗,游客在此可感受運河文化的傳承與發展。“園博會之后,滄州坊商街將注重營造沉浸式文化體驗,有關運河的非遺參與、工藝品展示及文化活動等,都可吸引游客、激活城市活力。”相關負責人說。
以“雄風秀雅,文武滄州”為主題的園博園滄州城市展園中,滄州書院、畫舫船等建筑,未來也將融入運河文化元素。面積約200平方米的畫舫船,是一艘船的造型,很像大運河駛入滄州的一艘帆船。作為滄州城市展園的亮點,畫舫船將以商街的形式呈現,再現運河岸邊商賈往來、貨通四方、千帆的場景。
而滄州書院,僅聽名字就有一種書香氛圍,景墻、陳設等,在展示滄州文化的同時,也將融入運河的內容。
碼頭橋梁成景觀
永濟路與海河路之間的整段大運河都劃到了滄州園博園范圍內,總長約3公里,既是園博園的重要景觀,也是市區13.7公里大運河生態廊道的亮點。
從永濟橋向北遠望,此段運河碧波蕩漾,兩座步行橋橫跨運河,一座簡潔大方,一座古樸端莊。隨著這兩座步行橋相繼合龍,運河東西兩岸連通,互相往來。其中一座步行橋,還成為從園博園抵達三角洲的通道。
運河東岸,大約在此段運河南、中、北的位置,分別布局了3個浮筒碼頭,隨著3個碼頭建設臨近完工,目前效果已初步呈現。石材鋪裝的親水平臺,浮筒碼頭隨著水位變化而漲落,岸邊植物層次錯落,與運河融為一體。
沿運河東岸行走,片片荷塘貫穿,茂盛的蒲葦、點綴的水生植物,加上原生態的自然景觀,呈現出一種水岸駁岸的景觀效果,與堤頂路東側的仿古建筑、各城市展園互為襯托、相得益彰。
編輯:liqing
相關閱讀
江蘇揚州:今年實施五大攻堅行動提升城市綠化
城市道路綠化增綠行動。利用今年春季綠化黃金季節,針對城市道路綠化達標率、林蔭路覆蓋率等指標,全面開展道路綠化增綠提綠補綠,重點對87條道路的行道樹“有綠無蔭、有景少蔭”、綠化品種單一等問題進行整改,形成配置合理、錯落有致、層次清晰的道路綠化景觀【詳細】
北京昌平新城東區將打造濱水商業消費新地標
昌平新城東區位于昌平區南邵鎮,規劃建設用地面積11平方公里,規劃人口12萬,圍繞打造首都北部消費新地標編織街區控規已獲批。未來,昌平新城東區將打造成為京北體驗消費示范區、山水宜居典范城區、高水平綜合服務承載區和智慧產研創新園區【詳細】
南寧園博園舉辦“禮樂園博·南寧花朝盛典”
活動期間,南寧園博園還舉辦了漢服新秀大賽、同袍巡游、及笄成人禮、國風婚禮妝照展示、明制婚禮儀式典禮、六藝游園、書畫體驗、國風集市等精彩紛呈的活動,同時邀請眾多知名國風模特參與表演展示【詳細】
成都首屆“最美公園”評選結果出爐
據成都市公園城市建設管理局相關負責人介紹,本次“最美公園”評選范圍包括23個區(市)縣已建成開放的1514個公園,包括綜合公園、口袋公園,還有郊野公園【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