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薊州:廢棄礦坑變身“生態課堂”
薊州區后子峪礦區,修復后的廢棄礦坑變身“生態課堂”。記者 武亦彬攝
谷雨時節,位于天津薊州城區西部的漁陽鎮已是滿目綠意。記者來到大興峪北礦區半山腰處的觀景平臺,環繞四周,曾經破損的山體得到修復,廢棄礦坑變成了“生態課堂”。
薊州區與北京平谷區、河北三河市接壤,古老的燕山深處埋藏著豐富的白云巖、花崗巖。作為天津市唯一的半山區,20世紀80年代至90年代,薊州當地的采礦產業達到頂峰。炸山采石,毀地燒磚,挖河取沙……薊州全區超過400家石料、化工、采沙等污染企業,山體植被遭到嚴重破壞,埋下了山體崩塌、滑坡等地質災害隱患。轉變源自2008年,薊州區堅定走生態轉型發展道路,出重拳、下猛藥,全面關停山區礦山開采和加工企業。山野恢復平靜后,薊州區自2014年起開展“礦山復綠”行動,為礦山創面“療傷”。
眼前大山分幾個階梯,階梯上的綠樹在風中不停搖擺。天津廣成集團宏景公司經理韓超對記者說,作為區域內較早進行的修復,工作沒有太多先例可循,“大家只能‘摸著石頭過河’,探索適合的修復方式”。首先采用爆破和人工手段炸掉危巖體;緊接著要平整高低不平的山體,修成一層層的梯田狀,再修成護坡,最后覆土植綠。如今,礦山重披“綠裝”,種上了椿樹、油松、柏樹、山桃等適合本地生長的植被,大興峪北礦區227畝的山體創面和礦坑也已“舊貌換新顏”。
薊州區啟動的一期礦山復綠工程,共涉及8處礦區,目前已經基本完成。工程總治理面積4.8平方公里,綠化栽植苗木近3萬株,累計投資13億元。此外,二期、三期修復也正在緊鑼密鼓進行當中。
近年來,為了讓廢棄礦坑煥發新活力,薊州區開始引入社會資源參與廢棄礦坑的修復治理,并利用礦坑整治的特色地貌,發展特色小鎮、滑翔體驗、民宿餐飲等文旅新業態,助力廢棄礦坑變身休閑打卡地。投資百億元的“春山里生態教育國際生活示范區”項目便是典型代表。
今年3月植樹節前后,“春山里”還組織了以“綠意生活”為主題的植樹、堆肥科普、自然講堂等多場公益生態體驗課,希望借此不僅為廢棄礦坑增添綠色,也在人們的心里“播種”綠色生態理念。
這樣的生態教育課程,每年有700多節。自開放至今,“春山里”吸引游客超過20萬人次,帶動周邊2000多農戶受益。據了解,該項目引入了英國一所礦區修復的先進經驗。項目總經理崔崴介紹:“項目建設之初,我們就著手將創意設計融入礦山修復中,邀請國內外的知名設計師參與其中,在恢復和保護生態環境的前提下,著力挖掘當地豐富的地質資源、生態旅游資源,開發其商業價值。”
一樣的“靠山吃山”,不一樣的發展內涵。薊州區相關負責人表示,薊州區將持續強化生態根基,以傳統景區品質提升、精品民宿打造為抓手,不斷豐富文旅消費業態,將生態優勢轉變為經濟優勢。未來,薊州將圍繞全域旅游示范區建設,以農文旅融合升級助力鄉村高質量發展。
編輯:liqing
相關閱讀
第十二屆江蘇省園博會將于26日開幕 記者探園
4月26日,第十二屆江蘇省園藝博覽會將在連云港市海州區舉行,目前,園博園各項建設工作已經完成,園區內花卉花境打造、環境氛圍渲染、開園運營維護等工作均有序開展,確保在開園時呈現最佳景觀效果【詳細】
9條騎行線路串起五大水系 濱水慢行賞京城水韻
近年來,北京持續推進城市河湖濱水慢行系統建設,目前已建成串聯起五大水系的9條濱水騎行線路和200余公里濱水步道,讓市民慢行河湖邊,盡賞京城別樣水韻。預計到2035年,本市將建成長1109.6公里的城市濱水慢行系統【詳細】
66項指標 成都未來公園社區這樣建
《成都市未來公園社區指標體系》形成了“3-9-24-66”的總體架構,按照高質量發展、高品質生活和高效能治理三大維度,圍繞“生態融合、創新創業”等未來公園社區9大場景,細分24個重點方向,制訂了66項具體指標【詳細】
河北推動城市園林綠化高質量發展
為更好滿足群眾見綠、近綠、親綠、享綠的生活需要,4月14日,省住房城鄉建設廳印發《關于進一步加強和改進城市綠化工作的指導意見》提出,各地相關部門要科學設計園林綠化樹種,推進綠地開放共享,拓展城市綠化空間【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