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名勝 → 遺產要聞 ![]() |
|
“中國南方喀斯特”申遺成功
日期:2008-08-01 來源:《江門日報》 作者: 我要評論()
據新華社新西蘭基督城6月27日電 正在此間舉行的第31屆世界遺產大會27日經過審議,同意將云南石林、貴州荔波和重慶武隆“捆綁”申報的“中國南方喀斯特”列為世界自然遺產。 中國代表團團長、中國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全國委員會秘書長田小剛說,“中國南方喀斯特”申遺成功,使中國自1985年加入《保護世界文化和自然遺產公約》以來的世界遺產項目總數達到34個,這也是中國第6個世界自然遺產。 按照《保護世界文化和自然遺產公約》的有關規定,只要符合超乎尋常的自然現象、非同尋常的美學價值、反映地球演化歷史的杰出范例等標準中的一條,就可申報世界自然遺產。 中國建設部城市建設司副司長王鳳武說,中國云南、貴州、重慶等地多個喀斯特地貌景區都符合世界自然遺產申報的一條或多條標準,不過,立足更大范圍的保護,以及受到世界自然保護聯盟等組織機構的鼓勵,在建設部的組織和協調下,“中國南方喀斯特”成為中國第一個跨省聯合申報的世界自然遺產項目。從2001年開始,有關方面先后在云南石林、貴州興義、云南昆明、廣西桂林等地組織開展了一系列廣泛的國際國內論證,并首次以“捆綁”形式申請整體加入《世界遺產名錄》。 貴州省委副書記王富玉說,“中國南方喀斯特”地處中國西南部地區,申報世界遺產獲得成功將推動這一地區的旅游及文化產業的發展,提升當地民眾遺產保護意識。 重慶市副市長余遠牧說,申遺成功是一個新的開始,將以此為契機大力發展地區文化事業,下大力氣保護好喀斯特獨特風貌,讓全世界更多的人領略中國喀斯特的魅力。 □背景資料 “中國南方喀斯特” 喀斯特是一種發育在以石灰巖和白云巖為主的碳酸鹽巖上的地貌。這種地貌在世界上主要集中分布在地中海沿岸、拉丁美洲和東亞地區。中國又以華南和西南地區分布最廣。中國喀斯特有面積大、地貌多樣、典型、生物生態豐富等特點,形成了各具特色、千姿百態的喀斯特地形地貌景觀和巧奪天工的洞穴奇景,是中國重要的旅游資源。 據“中國南方喀斯特”世界自然遺產項目申報專家組組長、貴州師范大學熊康寧教授介紹,“中國南方喀斯特”系列提名地的各個片區從不同角度綜合反映了中國南方喀斯特獨特的自然地理特征,集中體現了這一區域的復雜地質演化、特殊的喀斯特地貌類型、喀斯特生態系統和生物多樣性以及自然景觀,具有普世價值。 “中國南方喀斯特”申報世界自然遺產地總面積達1460平方公里,其中核心區面積480平方公里,緩沖區面積980平方公里。這一區域中很多景點享譽國內外:云南石林以“雄、奇、險、秀、幽、奧、曠”著稱,被稱為“世界喀斯特的精華”;貴州荔波是布依族、水族、苗族和瑤族等少數民族聚居地,曾入選“中國最美十大森林”。 據介紹,喀斯特是斯洛文尼亞一處石灰巖高原的地名,歐洲地質工作者最早對那里的巖溶形態進行了研究,石灰巖地區出現的地表山峰奇特、洼地和落水洞眾多、地下多洞穴和地下河有大量巖溶泉出露的自然景觀被稱為“喀斯特地貌”。 □相關新聞 世遺“瀕危名單” 增二減四 據新華社新西蘭基督城6月27日電 第31屆世界遺產大會26日決定,將厄瓜多爾的加拉帕戈斯群島和塞內加爾的尼奧科洛科巴國家公園列入世界遺產“瀕危名單”。 大會還宣布,鑒于保護工作卓有成效,將貝寧的阿波美皇宮、尼泊爾的加德滿都河谷、美國大沼澤地國家公園以及洪都拉斯的雷奧普拉塔諾生物圈保留地從“瀕危名單”上去除。 加拉帕戈斯群島又稱龜島,素有“獨特的生物博物館和動植物進化的大自然展室”美譽,島上物種十分獨特。加拉帕戈斯群島1979年被列為世界自然遺產。近30年來,加拉帕戈斯群島接待了全球大批游客,不斷興建賓館和飯店,居民人數也成倍增加,成為嘈雜擁擠的熱門旅游目的地。 尼奧科洛科巴國家公園位于塞內加爾東南部,棲息著種類繁多的野生動物,包括黑猩猩、獅子、大象、眾多珍稀鳥類以及世界上最大的羚羊德比大羚羊,1981年被列入《世界遺產名錄》。近年,偷獵活動使這座國家公園里的大象等野生動物數量下降,附近河流上計劃興建的水壩也被認為將對其造成嚴重影響。 專家指出,許多世界遺產之所以被列入“瀕危名單”,就是因為過度的商業開發、不合理的現代化建設和日趨惡化的自然環境,使得這些世界遺產未能得到有效的保護和管理,受損程度加劇,盛名之下不堪重負。
中國風景園林網獨家稿件聲明:該作品(文字、圖片、圖表、音頻、視頻)特供中國風景園林網使用,未經授權,任何媒體和個人不得全部或部分轉載。 熱點推薦
企業服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