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林副校長張啟翔:綠化植物是城市的生命線
在北京林業大學副校長張啟翔看來,綠地是城市最主要的基礎設施。在接受記者采訪時,他多次強調,植物是城市的生命線,也是人居環境可持續發展最主要的載體。
當今中國,城市建設與生態環境之間的矛盾日益突出。城市環境越是惡化,人們對提高人居環境質量的要求愈發迫切。他說,在諸多改善人居環境的途徑中,植物在固碳釋氧、改善環境及形成不同季相景觀的生命材料中具有唯一性。植物的多樣性決定了植物景觀的多樣性,植物的地帶性決定了園林植物的區域特點。因此,在建設良好的人居環境中,必須對植物有應有的重視。
城市綠化植物應用問題多
對于目前我國城市園林植物應用中存在的問題,張教授一針見血,歸納為三個方面。
問題一:地帶性植物種類缺乏,景觀同質化現象嚴重。
他指出,在城市綠化覆蓋率上升的同時,存在非地帶性植物引種數量過多、國外植物引種數量比例過大等問題。這不僅導致了管理成本提高,還使得城市之間的樹種選擇趨于雷同,阻礙了城市個性的塑造。
張教授舉例說,在我國長江流域、黃河流域、華南及西南地區的數百個城市中,骨干樹種只由三四個喬木樹種構成,很難形成城市自己的植物景觀特色。數據顯示,在我國120余種常用的花境材料中,90%以上是從國外引進的,其中5種常用種類占我國一二年生草花用量的近25%。
問題二:缺乏標準化工程苗木生產技術,高質量大苗嚴重不足。
他認為,我國的園林植物繁殖栽培技術落后,沒有形成標準化、規?;娜萜鞔竺缟a技術體系。這嚴重阻礙了行業的發展,同時還造成了野生大規格樹木、甚至古樹名木的盲目采伐,瀕危植物資源得不到有效保護。與之形成鮮明對比的是,在國外已經實現了園林綠化工程用容器大苗的商品化生產,從而實現了植物景觀的四季營造。
問題三:園林植物研究重視不夠,新花卉貯備嚴重不足,適于人居環境建設的植物新品種匱乏。
他指出,在國家三大科技計劃(973、863和科技支撐計劃)中,很少能看到與園林植物相關的科研項目。過去20年中,我國培育的獲國家植物新品種保護權的品種僅為172個,在《園藝學報》上發表的花卉新品種105個,在其他學術刊物上發表、國家林業局審定、各省市審定或鑒定的花卉新品種也僅有400余個。新花卉作物研究開發的周期長,導致人居環境建設中鮮見觀賞喬木、花灌木、多年生花卉等新品種。
應重視鄉土植物資源
張教授說,鄉土植物是形成具有地方和民族特色的園林城市景觀的基礎。只有充分認識到鄉土植物在形成地區特色景觀上的作用,才能構建出適于當地氣候條件的穩定植物群落,降低城市綠地養護成本,提高城市建設中植物群落的綜合功能。
據介紹,中國被子植物總數排名世界第三,僅次于巴西和哥倫比亞。中國有3萬多種高等植物,其中許多是北半球其他地區早已滅絕的古老孑遺植物。中國有5個特有科、247個特有屬、17300個特有種(截止2005年),原產于中國的觀賞植物有7930多種,是很多觀賞植物的世界分布中心。
“這些都是我們可以利用的寶貴資源??!”張教授說,“要充分利用中國的植物資源,努力建設良好的城市人居環境。”
他說,我們的任務是,有計劃地合理開發有中國特色的園林植物,提高人居環境建設中的植物多樣性,從而提高生態安全性,保證植物種質資源的永續利用,不斷地為城市綠化建設提供新材料。
積極研發花卉新品種
張教授認為,在建設良好的人居環境中,要針對不同地區的特色,開展區域(地帶)性植物物種規劃,從本區域自然分布的野生觀賞植物中篩選優良綠化植物,構建本區域獨特的園林植物景觀。目前,有兩項工作亟待加強。
一是要加強園林植物繁殖、工程綠化苗標準化栽培技術研究,重視管理養護研究,為城市園林綠化工程提供優質材料。
張教授說,我國目前高品質的花卉和園林綠化苗木供不應求,大規格的標準化苗木供不應求,而低質量的花卉和苗木過剩。在我國苗木生產過程中,尤其要注重標準化無性繁殖技術的應用,保證批量生產一致規格的綠化苗木。
二是要加強研發新花卉和研究園林植物新品種,建立長期研究基地。
在利用園林植物種質資源的同時,要同步開展新花卉研發工作,加強花卉育種工作。努力做到傳統育種技術與現代育種技術并舉,突出中國特色花卉的育種研究及我國重要生態景觀植物新品種的選育。
他提出的研發重點有幾個方面:高質量大規格標準化的觀賞樹木栽培技術,適宜城市栽培的觀賞針葉樹的篩選及栽培技術,耐旱宿根花卉的篩選與應用,觀花地被的篩選與應用,耐陰天花卉的篩選與應用,香花花卉的篩選與應用,功能性花卉的篩選與應用,高效花卉制種技術,新型無污染農藥、化肥、栽培基質、盆器等的研發等。
編輯:ljing
相關閱讀
城市綠化為什么不用韭菜?
近年來國家對環境的保護力度越來越大,大面積的植樹造林,在一定程度上對于環境的改善有很大幫助。特別是城市的綠化建設,綠化面積不斷擴大。各個城市的發展節奏非常快,到處都是高樓大廈,鋼筋混凝土結構。城市的街道上【詳細】
大葉油草——低調的城市綠化“新寵”
大葉油草,這種海南本地人很常見,卻叫不出名字的小草,正在成為省會??诔鞘芯G化的新寵,不得不說這是本土物種頑強生命力的表現——它們耐寒、耐踩,關鍵是還省水,當然,它們也很好看。【詳細】
成都:《城市道路綠化建設導則(試行)》出爐
“成都增綠十條”明確,要實施城市道路增綠,繼續大力推進中心城區道路綠化增量提質工程,通過增加喬木數量、科學配置喬灌草,不斷提升綠化總量,彰顯成都道路景觀品質。【詳細】
全域增綠 成都構建五級城市綠化體系
成都市將按照“景觀化、景區化、可進入、可參與”的理念,構建生態區、綠道、公園、小游園、微綠地五級城市綠化體系。圖為鳥瞰望江公園。【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