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年中國環境狀況公報
2005年,黨中央、國務院進一步加強對環境保護工作的領導,為解決環境問題、促進環境保護事業的發展作出了一系列重大決策。2005年3月12日,中央連續第九次在“兩會”期間召開人口資源環境工作座談會,胡錦濤總書記、溫家寶總理發表了重要講話。胡錦濤總書記強調:調整經濟結構和轉變經濟增長方式,是落實科學發展觀的必然要求。要清醒地認識到調整經濟結構和轉變經濟增長方式對緩解人口資源環境壓力、實現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的極端重要性。要高度重視并切實抓好節約資源、保護環境、改善生態的各項工作,走新型工業化道路,推動經濟社會發展實現良性循環。溫家寶總理要求:著力解決嚴重威脅人民群眾健康安全的環境污染問題,切實抓好水污染防治,加快城市大氣污染治理,嚴把建設項目環境準入關,嚴格環境執法。
2005年12月3日發布的《國務院關于落實科學發展觀加強環境保護的決定》(國發[2005]39號,以下簡稱《決定》),是指導經濟、社會與環境協調發展的綱領性文件。為了貫徹落實《決定》,2006年4月17日~18日國務院召開了第六次全國環境保護大會,溫家寶總理、曾培炎副總理出席會議并發表重要講話。溫家寶總理強調,做好新形勢下的環保工作,關鍵是要加快實現三個轉變:一是從重經濟增長輕環境保護轉變為保護環境與經濟增長并重,二是從環境保護滯后于經濟發展轉變為環境保護與經濟發展同步,三是從主要用行政手段保護環境轉變為綜合運用法律、經濟、技術和必要的行政辦法解決環境問題。這三個轉變是方向性、戰略性、歷史性的轉變,是中國環境保護發展史上一個新的里程碑。
2005年,中國環境保護工作取得了重要進展。重點流域、區域、城市和海域污染防治工作進一步加強,污染治理工程建設進度加快;繼續開展了整治違法排污企業保障群眾健康的環保專項行動;開展了建設項目環境影響評價、“三同時”制度執行情況和全國環境安全大檢查;推進了生態省、環境保護模范城市、生態示范區和環境優美鄉鎮的建設工作;加強了核設施安全監管,保障了核與輻射環境安全。
2005年11月13日由中石油吉化分公司雙苯廠爆炸事故引發了松花江重大水環境污染事件,黨中央、國務院高度重視,國務院有關部門、黑吉兩省人民政府和駐軍、武警部隊共同配合,積極開展污染防控工作,確保了松花江沿岸居民的飲用水安全。
2005年,在國內生產總值比上年增長9.9%的形勢下,全國環境質量基本穩定。地表水水質無明顯變化,珠江、長江水質較好,遼河、淮河、黃河、松花江水質較差,海河污染嚴重;重點城市集中式飲用水源地水質總體良好;近岸海域海水水質有所改善,但東海、渤海污染較重;城市空氣質量較上年有所好轉,但部分城市污染仍然嚴重;酸雨分布區域保持穩定,局部地區酸雨強度或頻率加大;城市聲環境質量總體較好;輻射環境質量基本維持在天然本底水平。
編輯:Aggi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