綠水青山帶笑顏--平頂山市環境面貌巨變紀實
河南日報記者聶世超 通訊員王紀元
6月份,平頂山市經受了兩項環保檢查的考驗。
6月20日,中華環保世紀行赴河南記者團14家新聞單位20多位記者來到平頂山市。他們中許多人是第一次來平頂山,印象中的平頂山市是一座“黑色的煤城”,可他們看到的卻是一座“彩色的山水園林城”,他們“想不到”,贊嘆平頂山市的環境“讓人羨慕”。一位隨團的省人大環資委領導說:“記者沒有找到壞典型,對環保工作比較滿意。”
6月27日,國務院清理高耗能、高污染行業檢查組又來到平頂山市。他們下工廠,進車間,看材料,聽匯報,得出結論:一是“特”,平頂山市是以能源、原材料工業為主的工業城市,因此平頂山市對治理“雙高”特別重視;二是“大”,治理決心大,采取措施力度大;三是“好”,效果好;四是“多”,創造的經驗比較多。
負重前行,“戴著鐐銬跳舞”是人們對平頂山市環保工作的比喻。一座煤城,要把她變成山水園林城,要比別的城市多付出十倍、百倍的努力才行。有人說這是“平頂山市的第一難”。
近年來,平頂山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視環境保護,明確提出:“寧可不要GDP,也要安全生產,寧可犧牲發展速度,也要堅持可持續發展。”就是再難,也要讓市民喝上干凈的水,呼吸到新鮮的空氣。
經過近幾年不懈地努力,平頂山市的環境面貌出現了可圈可點的喜人景象:
淘汰落后產能堅持不懈。10年來,平頂山市先后關掉小煤礦2400多個,小焦池9000多座,取締“十五小”企業200多家。由此。一年減少GDP100億元,減少稅收6億元。
“一增一減”令人驚喜。即經濟增長,能耗下降。2006年,全市GDP增長15.8%,單位GDP能耗下降4.37%,好于全國平均水平2.8個百分點,削減SO2
排放量7%、COD12%,分別好于全省平均水平4.8個百分點和8.2個百分點。
藍天在增多。去年,城區大氣質量優良天數為261天,同比提高10.1個百分點;今年上半年,優良天數為149天,同比提高6.32個百分點。
飲用水質全省名列前茅。飲用水質長年達到國家二類地表水標準,水質合格率100%。平頂山人可以自豪地說:我們平頂山的飲用水質在全省名列前茅。
經濟結構調整是根本
平頂山市是一座“以煤而立因煤而興”的新興工業城市,是全國重要的能源原材料工業基地。作為資源型工業城市,平頂山高耗能、高污染企業較多,原材料及初加工產業比重較高,工業經濟結構不盡合理。同時,由于“先生產后生活”的建市模式,企業圍城而建,布局散亂。同其他城市相比,平頂山市的環保形勢十分嚴峻,環境整治任務相當艱巨。
鑒于工業經濟結構不盡合理,鑒于歷史上形成的結構性污染突出,從上世紀80年代起,平頂山市就開始進行經濟結構調整,特別是近幾年通過堅定不移地推進以煤炭為主的產業結構向多元化新興產業體系轉變,開始了向新型能源和工業基地的跨越。
按照“企業發展集團化、工業布局園區化、項目建設規模化、產品生產高端化、產業發展清潔化”的要求,平頂山市每年都上馬一大批結構調整項目。僅2006年以來,該市就建成結構調整項目58個。如,姚電2×60萬千瓦機組項目建成后,姚電公司裝機容量擴大一倍,但由于配套建設了先進的環保設施,SO2排放量減少65%、煙塵減少30%;鴻翔熱電2×20萬千瓦熱電機組,代替原5臺機組,供熱能力實現翻番,污染物排放量下降80%。
產品結構得到調整。按照起點高、技術新、污染少、效益好的原則,平頂山市圍繞傳統產業新型化和新興產業規模化,致力于資源轉化和加工增值,發展精深加工產品和高端產品,提高產品層次,實現節能減排。如水泥行業,自2006年以來,該市重點發展干法水泥,目前已建成6條日產4000噸以上新型干法水泥生產線,產能達1000多萬噸,年底可全部替代機械化立窯水泥生產線,產能達到1200萬噸;平煤集團致力于煤炭的精深加工和產業鏈條的延伸,已經形成了煤?電、煤?焦?化、煤鹽聯合化工等產業鏈,非煤產業銷售收入已超過煤炭主業。
落后產能被淘汰。6月29日,隨著轟隆隆幾聲巨響,平頂山鴻翔熱電有限責任公司85米高的3號冷卻塔轟然倒下。這是我省節能減排的“第一爆”,也是迄今為止我省爆破的最高的冷卻塔。近年來,平頂山市采取了關閉、整合、改造等一系列強力措施,堅決淘汰不符合產業政策的“雙高”企業。10年來,先后關掉小煤礦2000多個,小焦池9000多座,取締焦化廠25家、“十五小”企業200多家、造紙廠31家,停產整頓100多家污染企業。2006年又關閉了16家企業的25條水泥機械化立窯生產線、38家耐火材料廠、8家煤粉廠、4家珍珠巖廠。僅2006年淘汰落后產能就節能40萬噸標煤、削減SO2排放量300噸。淘汰這些產能,一年減少GDP100億元,減少稅收6億元。
節能減排下“狠心”
“十五”末,平頂山市就編制了《“十一五”循環經濟發展規劃》,提出了延長完善煤化工、鹽化工、煤炭、鋼鐵、電力、建材產業六大循環經濟鏈,建設平頂山煤鹽化工、平煤集團煤電建材等“八個循環經濟工業園”,構建循環型工業、生態農業、循環型社會三大體系。同時規劃了66個資源節約、綜合利用、環境保護重點項目。
抓住平煤集團被列入國家級、神馬集團被列入省級循環經濟試點企業的機遇,該市加快推進循環經濟發展。2006年,平煤集團采區資源回收率達80%以上,可入洗原煤入洗率達85%以上,瓦斯抽采利用率達90%以上,尾礦水利用率達80%以上。神馬集團基本確立了三條循環產業鏈,建立了以發展尼龍化工、熱電聯產、氯堿化工為主的循環經濟雛形。
近幾年,平頂山市突出高新技術在節能減排中的促進作用,對重點行業、重點企業的主要設備、水處理系統、除塵系統進行技術改造,降低能源消耗,減少污染物排放。自2006年以來,全市推薦上報節能減排項目26個,有11個被列入國家重點支持的項目規劃。同時鼓勵企業加大投入,實施節能減排技改。2006年舞鋼公司投資1000多萬元,對一號電爐進行技改,噸鋼降耗328度,年可節約標煤8萬噸,目前節能水平國內同行業最好、國際上同行業先進,廢物零排放。海明集團利用黑液蒸發濃縮-改性處理-噴霧干燥專利技術,年處理造紙黑液50萬噸,年產木質素磺酸鹽系列4.5萬噸;配備水循環系統,提高水重復利用率,噸紙用水由340噸下降到180噸。平煤集團利用煤泥、煤矸石、中煤等低熱值燃料,采取循環流化床鍋爐,大力發展電力產業。在坑口電廠一期工程的基礎上,建設10萬噸碳化硅、2萬噸石墨電極高載能項目,有力地促進了節能減排。
對新建項目,嚴格按照產業政策,下“狠心”,堅持四個一律不批:不符合環保法律、國家產業政策的項目,一律不批;選址、選線與規劃不符、布局不合理的項目,一律不批;對飲用水源保護區等環境敏感地區產生重大不利影響、群眾反映強烈的項目,一律不批;在超過污染總量控制指標、生態破壞嚴重或尚未完成生態恢復的區域,增加排污總量和嚴重影響生態環境的項目,一律不批。自2006年以來,全市共新建項目390個,審批390個,環評審批率100%;新投產項目64個,驗收合格64個,“三同時”執行率100%。同時,嚴厲查處環境違法案件。2006年,查處環境違法案件28起,糾正違法行為11起,有力地打擊了未批先建、邊批邊建等環境違法行為。
去年,平頂山市令人驚喜地出現了“一增一減”現象。即經濟增長,能耗下降。全市在GDP增長15.8%、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增長23.4%的情況下,單位GDP能耗下降4.37%,好于全國平均水平2.8個百分點,削減SO2排放量7%,COD12%,分別好于全省平均水平4.8個百分點和8.2個百分點。
平頂山的藍天在增多
多年來,平頂山市在開采地下煤炭的同時,也在地上形成了大大小小幾十座矸石山。這些黑褐色的煤矸石,既占土地,又礙觀瞻,更污染環境。從上世紀90年代起,平頂山市開始對矸石山進行綠化。而今許多矸石山已披上了綠裝,成為人們休閑娛樂的“矸石山公園”。為變廢為寶,平頂山市提出了“降低矸石增量、消耗矸石存量、控制矸石總量”的治理要求,大力推進煤矸石綜合利用。目前,全市已建煤矸石綜合利用生產線17條,年產矸石燒結磚近十億標塊,年消化煤矸石160萬噸;加之電廠燃用、修路、塌陷區回填等措施,年綜合利用量已達200萬噸。
像矸石山這樣的重點部位、重點環節、重點行業也就是平頂山市環境綜合整治的重點。該市派員進入9家電廠(站)和天宏焦化公司,監督其污染處理設施正常穩定運行,對擅自停運及不正常運行設施的行為,從嚴處罰,嚴厲打擊;對其燃煤煤質實行嚴格控制,監督其燃煤煤質硫份不得高于0.5%,灰份不得高于35%;視大氣環境質量狀況,適時啟動控制城區大氣環境質量應急機制,執行限產限排30%的措施;市政府同8家電廠(站)分年度簽訂了煙氣脫硫目標責任書,2008年年底前將全部完成治理任務。
對鍋爐和煤場、灰場進行專項整頓。幾年來,平頂山市先后關停大、小鍋爐200多臺,凡集中供熱管網到達的區域,所有燃煤鍋爐已全部關停;對供熱管網未到達、暫允許使用的鍋爐,禁止燃用原煤、煤泥等高污染燃料,改燒潔凈燃料;對平煤集團已達標排放的56臺燃煤鍋爐,13臺改用集中供熱,43臺進行了高效治理;對城區附近56家小洗煤企業實施了停產整頓;兩年來,依法取締市區周邊違法堆放的小煤堆、小煤泥堆650多堆,道路兩側煤、灰亂堆亂放現象得到了改觀。
抓好秸稈禁燒和綜合利用工作。平頂山市建立了市、縣、鄉三級督察機制,上下聯動,晝夜巡查,并采用遙感衛星監測的先進手段,對全市范圍內禁燒情況進行監控,對焚燒行為及時處罰。同時,在新聞媒體和每天的《禁燒簡報》上報道、通報。在疏的方面,2006年秋季,市里拿出216萬元專項資金,加上各縣(市、區)及鄉鎮配套資金,全市累計超過1000萬元用于秸稈還田等補貼,提高了農民秸稈還田的積極性,全市秸稈還田率達50%以上。省、市遙感衛星監測圖片表明,秸稈禁燒成效顯著。
隨著污染源的減少,平頂山的藍天在增多。2006年,城區大氣質量優良天數為261天,超過省定256天的目標;今年上半年,市區環境空氣質量優良天數為149天,優良率為82.32%,同比提高了6.32個百分點。
平頂山人自豪地說:飲用水質在全省名列前茅
堅定不移地推進水污染防治工作,確保飲水安全和出境水達標是平頂山人不懈地追求。
7月5日,全省污水垃圾處理項目建設運營及費用征收工作現場會在平頂山市召開,平頂山市在會上作經驗介紹。平頂山市地處淮河上游,為有效解決污水處理問題,平頂山市有規劃、有步驟地建設污水處理和回用設施,因地制宜地確定建設規模和處理工藝。2000年年底,平頂山市市區污水處理項目一期15萬噸/日工程建成投運,二期10萬噸/日工程于2005年12月建成投運。目前,這兩座污水處理廠全是滿負荷安全運行,污水處理率達到62%。此外,平頂山市所轄6個縣(市)中,汝州、舞鋼、魯山、寶豐、郟縣已建有污水處理廠,待今年年底葉縣污水處理廠建成投運后,平頂山全市污水處理能力將達到39萬噸/日,可基本滿足全市范圍內的污水處理需求。
波光瀲滟的白龜山水庫就位于平頂山市區,面積70平方公里,庫容9.22億立方米。平頂山市的工業用水來自這里,市區人民生活用水也來自這里,是市民的“大水缸”。
由于碧波萬傾,由于湖光山色,早些年,白龜山水庫成了市民休閑游玩的好去處。大小游船、游艇在水面上游弋,將油污漂灑。夏季里,成千上萬的人甩下衣服,在“大水缸”里洗澡。另一個嚴重的問題是網箱養魚。網箱養魚,投入少,產出高,人們蜂涌而上,一時間,水庫里網箱遍布。網箱養魚也帶動了沿岸的餐飲業的興起,有規模的飯館就達100多家,大量的污水和廢棄物直排水庫中。“大水缸”水質下降,引起了廣大市民的不滿,引起了平頂山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視。市政府出臺了白龜山水庫區域綜合整治方案,組織協調湛河區、新華區、新城區、寶豐縣和魯山縣對庫區進行了大規模的綜合整治。幾年來,先后取締養魚網箱5200多箱,機動采沙船48條,旅游快艇12條,其他游船12條。同時,采取加強宣傳、輿論監督、耐心勸阻、全天巡邏的措施,制止了夏季游泳現象。白龜山水庫污染反彈問題得到了遏制。
制訂了飲用水源保護規劃和污染事故處置應急預案。編制了《平頂山市地表水飲用水源水質規劃》報省政府審批,確定各河流、河段水質功能,為飲用水源保護提供法律依據。市政府批復了飲用水源污染事故處置應急預案,同時,要求水源地上游各化工、制藥等可能對飲用水源水質污染的企業,也都建立了相應的應急預案,確保飲用水源水質安全。
檢測表明,白龜山水庫的水質長年達到國家二類地表水標準,水質合格率100%。平頂山人可以自豪地說:我們平頂山的飲用水質在全省名列前茅。
編輯: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