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興縣城市綠化走建設發展與自然融洽之路
一是高度重視園林綠化建設。長興縣把加快城市綠化作為改善城市軟環境、提高城市品質、提升城市服務功能的主要手段,作為對外宣傳、改善投資環境的主要措施,是開展“五城聯創”志在必得的首張名片,加強領導,走建設發展與自然融洽之路,堅持大手筆投入,短短幾年把長興變成了一個山青水綠、鳥語花香的城市。杜甫筆下“一行白鷺上青天”的景致又重現長興。
二是精心打造龍山景區。近年來,長興縣先后啟動花菇山和鯉魚山林相改造工程,開展大規模的植樹造林,間植速生林和慢生林,逐步改良樹種、美化林相。與此同時,在一期開發建設3平方公里的龍山新區,先后建設了齊山植物公園、市政廣場、龍山市民廣場等,整個龍山新城區的綠化覆蓋率達到70%,營造了大型的城市綠肺,形成高品位、高檔次的城市園林綠化新景區。
三是精雕細刻環河綠帶。利用長興城區7條水系,按照“一次規劃,分期實施”的要求,啟動了規模浩大的護城河整治工程,投資3.23億元,拆除房屋4萬多平方米,疏浚河道7.6公里,建設沿河綠化帶和4座主題公園,綠化面積達到21萬平方米,營造水在綠中、綠水相映的綠色風光帶和通透開闊的城市綠化空間。形成了“水陸并行、河街相鄰”的棋盤格局,保存了江南水鄉“小橋、流水、人家”的古樸風貌。
四是不斷美化城市道路。近年來,長興縣充分發揮新建道路預留綠地多、綠化基礎條件好等有利條件,堅持高起點、高標準地建設道路綠化。沿路建設了一批精品小游園、街頭小綠地、轉盤綠地、三角綠地和道路隔離帶等,豐富了道路綠化的層次和色彩,并根據長興地理氣候條件和地方特色,以香樟、銀杏等鄉土樹木為主,實施一路一品工程,形成了以香樟、銀杏、法國梧桐為主的行道樹種體系和一批景觀特色街道。豐富了道路綠化的層次和色彩,張揚了城市的區域個性。
五是深入推進全民綠化。一是大力開展全民綠化活動,城區各單位十分重視庭院綠化美化,共評選園林式單位52家、園林式小區48家,分別占61%和65.6%。新建住宅小區做到四季常綠、季季有花,100%達到園林式居住區標準。二是大力發展屋頂綠化、垂直綠化、陽臺綠化,廣泛開展拆違建綠、拆墻透綠、見縫插綠活動。城區主干道沿街單位90%以上實施拆墻透綠,極大地改善了城區環境。三是各級領導身體力行,帶頭植樹栽花,全民義務植樹活動普遍開展,長興平均每年的義務植樹盡責率、成活率和保存率分別為86.2%、91.1%、85.8%。四是扎實開展機關、企事業單位以及公民認領、養護公共綠地和樹木活動,動員全社會力量搞好綠化養護工作,使廣大市民的愛綠、護綠、建綠意識不斷提高。
六是城市綠化逐步向農村拓展和延伸,以生態林、經濟林、苗圃為重點的農村綠化建設正在全面迅速鋪開,形成了城郊一體、城鄉共進的城市大環境綠化格局。
摘自 浙江省建設信息港 2007.08.13 長興縣建設局
編輯: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