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野生動植物保護情況及成效做法
我國是世界上野生動植物種類最為豐富的國家之一。僅脊椎動物就約6481種,占世界脊椎動物種類的10%以上。我國有高等植物30000余種,位居世界第三位,其中裸子植物250多種,居世界第一位。此外,我國已記述的昆蟲約51000余種。大熊貓、朱?、金絲猴、華南虎、揚子鱷和水杉、銀杉、香果樹等數百種珍稀瀕危野生動植物為我國所特有。
為保護好上述寶貴的野生動植物資源,在各級政府的領導下,各級林業和相關部門做出了巨大努力。特別是進入新的世紀,隨著我國對生態保護的進一步加強,野生動植物保護事業更是得到迅猛發展。
一是在實施《野生動物保護法》、《野生植物保護條例》的基礎上,頒布實施了《瀕危野生動植物進出口條例》、《引進陸生野生動物外來物種種類及數量審批管理辦法》等法規和規章,進一步完善了野生動植物保護法律法規體系。
二是進一步完善了各級保護管理機構,極大提高了野生動植物資源監管能力。
三是野生動植物棲息地得到有效保護。進入新世紀以來,又新建自然保護區850多處,使林業部門建設和管理的自然保護區由900多處發展到1766處,85%重點野生動物物種和65%的植物群落納入自然保護區保護范圍。
四是加強珍貴瀕危物種的拯救繁育,大熊貓人工繁育種群數量從2002年的188只增加到2007年年底的239只,朱?野外和人工種群從2002年的378只發展到目前的1000余只,揚子鱷年繁殖突破2000條。全國還建立野生動物拯救繁育基地250處,野生植物種質資源繁育或基因保護中心400處,有200多種珍稀瀕危野生動物建立了穩定的人工繁育種群,上千種珍稀瀕危野生植物在植物園、樹木園等培育基地得到良好保護。
五是初步建立起資源培育、合理利用的產業框架,各類野生動物馴養繁殖單位達24500多家,野生植物人工培植基地達17000多家,使利用度大的物種主體上可人工繁育解決資源來源,不僅緩解了野外資源保護壓力,還解決了大批人口就業,帶動了區域性農村經濟和農民增收。
六是共批復實施了棲息地保護、瀕危物種拯救繁育、野化放歸等35個野生動植物物種保護項目,總投資29743萬元,促進了珍貴瀕危野生動植物保護救護,麋鹿、野馬、朱?、揚子鱷成功放歸自然,德保蘇鐵、五唇蘭等野生植物回歸自然工作也取得了可喜進展。
之所以能夠取得上述成效,關鍵在于與時俱進。其主要做法,一是采取工程措施、技術措施、機制措施相結合的辦法,開展保護;二是突出重點,分類指導;三是堅持用發展的觀點來解決保護與利用問題,在規范利用管理的基礎上,從政策和機制上積極支持人工繁育,促進由利用野外資源為主向以利用人工繁育資源為主轉;四是開展重要物種資源專項調查和監測,及時掌握資源動態,為保護策略制定提供科學依據;五是大力加強保護體系建設,提高保護管理質量和水平;六是野生動植物保護宣傳教育,提高公眾保護意識,壯大保護力量。
編輯:joj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