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年妙用“加減法”恢復景區原生態
隨著三清山風景名勝區申遺的成功,萬年縣把保護和恢復轄區風景名勝區原生態工作擺在了更加突出位置,采取保護做加法、開發做減法的有效措施,使景區原生態得到較好保護和恢復。
萬年神農源(仙人洞)風景名勝區包括萬年仙人洞及吊桶環、大赦庵和神農宮等5個景區,總面積為43.13平方公里。景區內的世界稻作文化發源地--仙
人洞和吊桶環遺址,被國務院公布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并由省政府定為省級風景名勝區。為使景區原生態得到有效保護和恢復,該縣成立了萬年縣神農源(仙人洞)風景名勝區管委會,為縣政府直屬機構,負責神農源(仙人洞)風景名勝區的生態保護利用和統一管理工作。該縣始終堅持“保護做加法,開發做減法”的保護理念,以省政府批準的《神農源(仙人洞)風景名勝區總體規劃》為總綱,建立了包括總體規劃、詳細規劃、地段詳細規劃、節點詳細規劃4個層次和區域類、分區類、單體類、專項類4種類型的完整規劃體系,逐步把以往單一的視覺景觀保護更多轉向生物多樣性保護,變點狀保護為網絡式保護,變景區內保護為區域聯動保護,變絕對保護為平衡保護。他們先后投入近100萬元在景區植樹造林,以改善生態環境,并建成了吊桶環遺址的防洪排水工程。另外,投資100余元建成了“仙人洞、吊桶環遺址展示館”,以圖片、文字、出土文物復制品等展示遺址的考古價值,增強了景區5各村莊、1.4萬群眾對遺址的保護意識,紛紛放下斧頭,拿起鋤頭種樹。僅今年,在景區栽種濕地松、柳樹等樹木2萬多株。目前景區森林覆蓋率達90%以上。同時還建立景區與周邊村莊護林防火聯防機制,對景區內古樹名木逐一建立保護檔案,實行分級掛牌管理,邀請專家定期“體檢”。
為保護景區遺產資源的原真性和完整性,該縣在適度開發利用時,堅持規劃先行,對已有的污染環境、破壞景觀、妨礙游覽等不符合規劃的建筑和設施,依法限期治理或者關閉、搬遷,凡在建的項目,全部實施全程跟蹤管理。今年以來,先后關閉小型石礦、小型竹制品企業4家,有兩戶違規建房被拆除。
編輯:xuan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