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奧運獻給世界9大寶藏
圣火緩熄,大幕合上。
第29屆奧林匹克運動會帶著無數人的狂歡和淚水,徐徐而去。5000年的燦爛文明和荏苒百年的億萬熱盼共同簇擁著她,離開了在東方古都的第29個腳印,也離開了讓人魂牽夢縈的北京。
然而,奧林匹克真的離我們遠去了嗎?2001年7月13日中國申奧成功之前,國際奧委會在對北京申奧評估報告的結論部分曾留下力重千鈞的一句評語:“在北京舉辦2008年奧運會,將會給中國留下獨一無二的奧運寶藏。”
對此,美國著名學者蘇珊?布朗在《奧林匹克回顧》中預言:“北京奧運會留下的最大寶藏將是巨大的無法估量的人文寶藏。”
這些被奧林匹克引來,由北京努力創造的寶藏到底是什么?它們有些擺在眼前,有些深埋腦海。如果你想知道這些奧運寶藏都“藏”在哪里,請留意本報記者來自一線的記錄。
1 體育
51塊金牌外的“金牌”
數字:北京奧運會上,中國代表團共有639名運動員參加28個大項、38個分項、262個小項的比賽,共獲得51枚金牌、21枚銀牌、28枚銅牌,打破4項世界紀錄,創造了中國參加奧運會以來的最好成績。
中國在北京奧運會金牌榜上的成績,讓它最終成為繼美國、法國、英國、瑞典、德國和前蘇聯之后,奧運百年歷史上第七個登上金牌榜首席的國家。
在跳水、乒乓球、羽毛球、體操、舉重等優勢項目如“夢之隊”一樣橫掃天下之余,人們沒有忘記給在賽艇、帆船、射箭、擊劍、拳擊等項目上獲得突破的運動員以更多更熱烈的掌聲。
人們欣喜地發現,中國體育代表團中的奪金選手都很年輕,男女比例更趨平衡。在中國代表團已經獲得的金牌中,有25枚是由首次參加奧運會的年輕選手獲得。
當然也不無遺憾。在奧運會的核心項目田徑、游泳等比賽中,中國與世界強隊的實力差距有目共睹;三大球總體水平還遠沒有達到世界一流。然而正是這些不完美,促使人們在金牌數目登頂后有了更多的思考:金牌第一并不等于體育強國。
在北京人文奧運研究中心執行主任金元浦教授看來,從以金牌論英雄,到用寬容看奧運,是中國觀眾在本屆奧運會上體現出的一大特點。
金牌以外,其實還有更多。“北京奧運會可以被看作是中國觀眾的‘成人禮’,見證著中國人不斷自信和成熟的過程,也是對‘同一個世界、同一個夢想’奧運理念的深刻詮釋。大家對于像杜麗奪得首金本來希望很高,但是后來沒有得到,大家那種寬容和鼓勵的態度,使得她重獲了金牌。”
2 環保
實踐綠色奧運沒懸念
數字:8月19日,北京市環保局宣布:北京8月以來,空氣質量全部達標,空氣質量一級天氣占50%以上,為10年來歷史最好水平。
在改善空氣質量方面,北京向國際社會作出了三項承諾:對各項主要污染物每天進行監測;全年空氣質量改善;保障奧運會期間的空氣質量良好。北京市環保局副局長杜少中認為,兌現“綠色奧運”承諾,沒有懸念。北京從1998年開始大氣污染治理,當年空氣質量達標天數是100天;到2007年已達到246天,占全年的67.4%。2008年將達到70%的目標。
7年為一諾,無論是空氣質量還是綠化面積,我們都可以羅列出很多激動人心的數據。但在記者接觸的一群“老環保”、“老綠化”眼里,他們更看重的是數字以外的變化。“奧運會對北京將有持久的生態貢獻,北京的城市生態環境建設水平至少被提前了10年。”干了20多年綠化的北京市園林綠化局處長周劍平說。
杜少中認為,奧運給北京環境留下的一個很重要的成果就是公眾環境意識的提高。在他的設想中,奧運會后北京面臨的環保挑戰遠沒有結束,所以將實行更加嚴格的環保措施。奧運會期間的臨時減排措施將會以一定形式固定下來,我們將認真總結奧運會帶來的環保經驗,進一步加快城市環境質量改善步伐。
他透露,將進一步加快重污染車輛的淘汰速度,同時進一步加大對施工揚塵的控制。“在北京施工就應加大環保的投入,這方面的成本就應該高一些。如果重污染企業解決不了污染問題,那么它就應該停產或限產。”
3 經濟
奧運推動經濟增長
數字:2001年申奧成功為中國經濟的持續增長增添了奧運因素,推動了奧運籌辦城市基礎設施投資的增長,進而對其他區域和相關行業的投資產生關聯影響。7年前,中國全年GDP總量不到11萬億元,而到奧運會舉辦之時,中國上半年GDP總量就已超過13萬億元。
據專家匡算,包括商業推廣、贊助商活動、廣告、奧運營銷、場館建設、門票及轉播權在內,北京奧運會的總收入約為20億美元。如果算上旅游、商業、地產、建筑、交通、體育、科技信息和電信等奧運受益的外延產業,從2003年至2010年的8年間,北京奧運會所產生的總體經濟影響將達到717億美元。截至2008年4月,北京奧運會吉祥物銷售收入就已超過40億元人民幣。
另外,北京奧運會,涉及北京、青島、秦皇島、沈陽、天津、上海和香港7座城市。除上海和香港外,其余5個城市都屬于環渤海經濟區。讓更多的城市參與奧運會舉辦,并從中受益,在提升整個區域內產業結構水平、城市基礎設施和人民生活水平的同時,也推動整個區域發展。
中國的一些企業也在這次舉國盛事中進行著自身的完美轉型。63個奧運贊助商和合作者在奧運及與奧運相關的市場營銷和廣告的花費達到了6億美元。海外媒體指出,聯想和海爾等中國公司正尋求最大限度地利用奧運贊助商的身份,提高在國際上的地位,并借此提高在中國和全球的品牌聲譽和市場份額。
30年前因改革開放而獲得新的發展動力的中國,如今恰似一個正當而立的年輕人,政治、經濟、社會日益成熟,充滿活力,朝氣蓬勃。
4 文化
16天給世界5000年
數字:今年4月,中國啟動了“2008北京奧運會重大文化活動”并持續至9月,260多臺演出、160多場藝術展覽,來自80多個國家的2000多名藝術家共同建構了這臺奧運文化藝術盛會。
古老的前門大街經過修繕后煥然一新;重建的正陽橋五牌樓古色古香,大街兩側的建筑及景觀基本恢復了歷史原貌;有600多年歷史的東四六條胡同,經過修繕和整治,古樸典雅;南鑼鼓巷胡同已有741年的歷史,修繕整治后,成為古都風貌展示、休閑旅游和文化創意的特色街區。
16天,每時每刻都感受文化,北京城,每地每處都體現文化。申奧時,中國做出的“世界給我16天,我給世界5000年”的承諾在這些天中得到最嚴格、最全面的檢驗。
1.6萬名運動員、教練員等和近3萬名記者是北京奧運會的主體。他們所到之處,無不和中國文化近距離接觸。北京奧運會主新聞中心里的沙燕兒風箏、屏風字畫以及風、雅、頌的設計風格,讓眾多見多識廣的記者們為之著迷。而國外的朋友也正熱情地呼應著。外國運動員身上的漢字文身、花樣游泳的姑娘們,用她們優美的舞姿在水中自由地詮釋著她們對中國十二生肖的理解、對龍的認識……
國際奧委會主席羅格說:“2008年奧運會將不僅僅是一場高質量的體育盛會,還將成為中國人民和世界人民進行文化交流的舞臺。”從開幕到閉幕僅僅16天,但人文奧運理念已經通過傳統民族特色的文化和技藝彰顯出來。賓客近距離體驗東道主“北京歡迎你”的熱情;世界則通過各種方式感受古都北京的神韻,華夏文明的魅力。
5 外交
賽場外的“外交盛宴”
數字:86名國家和地區領導人及王室成員參加了北京奧運會開幕式,這在奧運會歷史上是一項新紀錄。美國是歷史上第一次有總統到境外出席奧運會開幕式。從8月7日開始的五天里,中國國家領導人與美國總統布什、日本首相福田康夫、俄羅斯總理普京等政要分別進行了七十余場的會見。
奧運會開幕前夕,全世界一半以上國家的元首、政府首腦、王室成員等齊聚北京,談友誼、聊比賽,儼然成為奧運賽場之外另一場精彩的“奧林匹克”。北京奧運會讓中國迎來了80多個國家的首腦和最高領導人前來“捧場”,被譽為除聯合國大會之外的又一次外交盛宴。
在奧運會歷史上,這是一項新紀錄,在中國對外交流史上同樣如此。中國運用奧運機遇積極開展“奧運外交”得到普遍贊譽,“中國已經奪得第一枚奧運會金牌”,有國外媒體如此評價。
“通過奧運會,通過這樣一個除了聯合國大會以外的盛會的方式,中國實際切身體會到了自己在國際舞臺上的實力,其中包括自身的能力和對外界的影響力。”北京大學國際關系學院教授牛軍認為。
在牛軍看來,奧運會能夠演變成一場成功的外交盛宴,就是對中國長期堅持在國際舞臺上與人為善,追求和平、和諧和合作目標的一種肯定。“以影響力、國際形象和國際地位跟所有大國相比,中國是處在最受歡迎的位置。”牛軍表示。
有分析認為,之前中國是從經濟融入世界,現在發展到了社會、文化都融入世界的新階段。“創紀錄的國際政要出席北京奧運會,是國際主流社會對中國經濟發展的認可,也是對中國全面融入世界的歡迎。”
6 媒體
67主流媒體頭版報道
數字:北京奧運會期間,奧組委接待的國際注冊媒體人數達2萬多名,非注冊媒體人數也超過了5千人。北京奧運會主新聞中心(MPC)、北京奧運會國際廣播中心(IBC)分別是奧運歷史上最大的主新聞中心和最大的國際廣播中心。
國際奧委會媒體運行顧問理查德?鮑弗里曼說,北京奧運會主新聞中心是他所見過最棒的一個奧運主新聞中心。北京奧運會主新聞中心提前一個月就對所有媒體開放,是個“不小的成就”。7月8日,在奧運會主新聞中心啟用的新聞發布會上,北京奧組委媒體運行部部長孫維佳宣布,外國電視廣播公司被獲準在北京大街小巷,甚至在中國政治中心天安門廣場上進行新聞直播報道,同時,數十種國際知名報刊上架奧運書亭。
中國史無前例的開放態度和真誠工作取得了讓人滿意的回應。根據美國全國廣播公司NBC的數據,北京奧運會開幕式轉播的電視收視率高達21.5%,歷史上僅次于當年亞特蘭大奧運會開幕式,人們從美國全國廣播公司網頁上瀏覽北京奧運會開幕式的次數達7000萬次。
根據清華大學國際傳播研究中心日前公布的研究報告顯示,自北京奧運會開幕以來,世界主流報紙大部分奧運新聞為正面報道。“我們跟蹤、研究、比較全球10種語言、29個國家和地區的67家主流報紙對北京奧運的頭版報道”,清華大學國際傳播研究中心主任李希光說,“這項研究結果對于增進中國人重新認識世界主流報紙意義重大。世界主流報紙涉華報道是多樣的和多聲音的,并不完全被西方少數媒體所主導。”
7 安保
史無前例的安保歷練
數字:北京共有11萬人參與奧運安保,安保隊伍由警察、解放軍、武警組成,并組織招募了大量志愿者參與。
編輯:joj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