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幾年來,隨著草坪業的崛起,在承建的綠化工程中曾滿撒草種。客觀地講,此舉也曾創造過許許多多新的綠色亮點,且得到了豐厚的利潤回報。
然而,綠化的美應該是體現在持久、永恒上,不宜過眼煙云般一閃而過,從這個意義上講,筆者對過去的一些綠化成果尤其是部分草坪類種植,經不起歲月的檢驗而失敗,或退化或難以承受較高的養護費用而深感遺憾。
首先,究其根源,是對綠化認識不夠全面,主要表現在:
其一,淡忘了綠化是百年大計,功在千秋的事業,不是趕時髦、圖流行的曇花一現;
其二,在植草方面對草種習性了解過于膚淺,沒有很好地適地適草加以選擇、試種,而憑感覺草率地應用推廣;
其三,顧此失彼,結果芝麻沒揀到,西瓜又丟掉;
其四,效益片面化而忽略了自我承受能力導致事倍功半。
凡此種種,要克服以上弊端,筆者認為較有效的方法在于:首先要對綠化進行長遠規劃,充分論證,設計既要講究美觀,又要注重易于管理,切忌作繭自縛;
其次,要因地制宜,科學配置,適地適草,宜草則草,宜樹則樹,切忌盲目種植;
第三,要量體裁衣,依據自身財力、技術、設備、人員等實際狀況,選擇與自己管理能力相匹配的植物材料,以免虎頭蛇尾,功敗垂成;
第四,要充分利用鄉土樹種、草種的優勢,樹立起“創新獵奇誠可貴,鄉土樹草不可少”的種植觀念,以確保綠化工作健康、持久地良性發展。
最新評論: |
中國風景園林網版權所有 COPY RIGHT RESERVED 2007 - 2012 WWW.www.kstxie.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