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白蛾殺蟲劑規模化生產及應用技術研究
2008年度北京市園林綠化局科技進步獎??美國白蛾病毒殺蟲劑規模化生產工藝及應用技術研究
科技項目計劃部門:北京市科委
第一完成單位:北京市林業保護站
第一完成人:陶萬強
項目起止時間:2006年10月至2007年12月
項目內容簡介:
本項目為北京市科委科技項目,項目所屬技術領域為科技產業化類,適用范圍為美國白蛾的生物防治。主要研究內容及解決的主要技術問題:
本項目從北京的實際情況出發,整合北京地區的人才、技術和資源優勢,結合美國白蛾防治現狀,主要研究美國白蛾病毒殺蟲劑的規模化生產工藝和應用技術。(一)病毒生產與應用技術研究。1、美國白蛾幼蟲人工飼料及室內規模化飼養技術研究;2、美國白蛾蛹的保存和解除滯育技術;3、完善HcNPV病毒的工廠化生產工藝;4、人工飼料機械分裝設備研制;5、工廠化養蟲容器機械化洗滌設備研制;6、HcNPV病毒殺蟲劑高效使用技術;7、HcNPV病毒殺蟲劑與混合劑型的研究;8、HcNPV病毒的分子檢測體系建立及持續控害研究。(二)HcNPV病毒殺蟲劑工廠化生產線建設。1、改造現有建筑,使之達到檢疫害蟲飼養的安全要求;2、建設自動控溫、控光和潔凈度達到1000級的昆蟲病毒生產車間389平方米;3、購建病毒加工、質檢和分裝設備;4、加強病毒生產車間周邊美國白蛾的監測。生產車間周圍設置誘蟲燈或誘芯,監測美國白蛾成蟲,并通過察看網幕監測幼蟲。(三)美國白蛾病毒殺蟲劑推廣。2007至2008年,在我市主要發生區全面推廣應用HcNPV病毒。
特點、技術創新點:
1、本項目針對“綠色奧運”承諾的需要,將促進北京市林業有害生物的無害化防治進程,確保林產品的安全,實用性強。2、本項研究涉及美國白蛾病毒殺蟲劑的規模化工廠生產工藝最關鍵技術的研制和開發,同時包括這些新技術的綜合應用體系,具有很強的針對性和綜合性。3、美國白蛾的人工飼養和傳代方法及其幼蟲人工飼料(已申請發明專利1項,并已受理),HcNPV病毒的生產技術和工廠化生產技術具有顯著的創新性。4、研制出人工飼料自動定量分裝機并試制1臺,已授權實用新型專利1項,受理發明專利1項。5、研制集洗滌、消毒和烘干為一體的養蟲容器自動化洗滌設備。6、完成了美國白蛾核型多角體病毒殺蟲劑產品行業標準的制定工作。
取得的成效:
(一)建成一條年產防治100萬畝用量的美國白蛾病毒殺蟲劑生產線。
(二)完善了美國白蛾病毒工廠化生產工藝,并制定病毒生產的標準技術操作規程。
(三)美國白蛾病毒科研工作取得重大進展。
1. 成功研究出美國白蛾幼蟲廉價人工飼料配方及室內規模化飼養技術。
2. 解決了美國白蛾蛹期的滯育和成蟲室內產卵的難題,實現了美國白蛾室內傳代、連續飼養。
3. 對美國白蛾病毒菌株進行了篩選及活性測定,成功構建了優勢菌株的基因組物理圖譜;此外,利用掃描電子顯微鏡和透射電子顯微鏡技術對優勢美國白蛾核型多角體病毒的形態進行了超微形態特征觀察。并分別以2~5齡的美國白蛾幼蟲為研究對象,測試其對HcNPV的敏感性。
4. 人工飼料機械分裝設備研究與試制
5. 工廠化養蟲容器機械化洗滌設備研究與試制
6.開展了美國白蛾病毒分子檢測體系及持續控害研究。
7.完成了美國白蛾核型多角體病毒殺蟲劑產品行業標準的制定工作。
8.進行了其它研究工作及科研探索,包括美國白蛾核型多角體病毒對寄主致病過程及機理研究,美國白蛾核型多角體病毒對白蛾周氏嚙小蜂安全性研究,美國白蛾細胞系培養研究,美國白蛾化學不育研究等。
(四)進行了成果轉化及推廣應用。
2007年和2008年,全市防治美國白蛾幼蟲面積達30萬畝次。
(五)論文、專利及標準情況
整理出科研論文7篇,其中發表2篇,已接收同意發表4篇,退回修改1篇;已授權實用新型專利1項,受理發明專利2項,制定行業標準1項。
專家評價:該課題在美國白蛾病毒生產與應用技術方面進行了研究,包括①美國白蛾幼蟲人工飼料及室內規模化飼養技術;②美國白蛾蛹的保存和解除滯育技術;③完善美國白蛾病毒的工廠化生產工藝;④人工飼料機械分裝設備研制;⑤工廠化養蟲容器機械化洗滌設備研制;⑥美國白蛾病毒殺蟲劑高效使用技術;⑦美國白蛾病毒殺蟲劑與混合劑型的研究;⑧美國白蛾病毒的分子檢測體系建立及持續控害技術。該課題取得了重要進展。
完成了美國白蛾病毒殺蟲劑工廠化生產工藝,建設了美國白蛾病毒殺蟲劑工廠化生產線,每年可生產防治100萬畝用量的美國白蛾病毒,并在課題執行期間生產了102萬畝用量的美國白蛾病毒殺蟲劑。
對美國白蛾病毒殺蟲劑進行了示范應用。2007年,在北京市主要發生區示范應用美國白蛾病毒20余萬畝,對減少北京及北京周邊地區美國白蛾的蔓延和危害的防控起到了積極的作用,取得了顯著的社會效益和生態效益,并對2008綠色奧運的舉辦做出了貢獻。
(信息來源:北京市園林綠化局)
編輯:Aggi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