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花產辦副主任和葵:云花提速需跨兩道檻
??訪云南省花卉產業辦公室副主任和葵
云南作為我國花卉主產區,一直以來,被國內其他省市視為行業風向標,今年,面臨特殊的市場環境和云南鮮切花生產區域布局的調整,云南的花卉主管部門將采取怎樣的對策呢?日前,記者采訪了云南省花卉產業辦公室副主任和葵,他告訴記者,現階段,云南的花卉產業可謂是機遇與挑戰并存,要實現增速發展則要跨過兩道門檻。
市場變幻凸顯云花技術困境
從2008年底至今年5月,云南省各類鮮切花價格一路高升,百合、康乃馨、月季等花卉品種價格均創近年來最高,之前大家擔心的金融危機似乎并未影響到鮮切花產業的發展。對于這種變化,和葵卻并沒有表現出欣喜之情,他表示:“花價過高在一定程度上會打擊消費者的購買熱情,花價過低又會傷及花農利益,長遠來看,我們希望追求一個穩定、高效的市場環境。”
和葵認為,鮮切花市場價格的忽起忽落主要因為產品供應量和品質不穩定。“2006年,我們開始制定鮮切花高品質、規模化發展的目標,并堅持以出口為導向,因為出口對市場能起到良好的平抑和調控作用。經過兩年多的努力,進展仍然緩慢。究其原因,主要是生產技術端缺乏人才和成熟的推廣體系。除了田間管理技術的推廣外,采后保鮮技術和物流標準這些環節被大多數生產者和經銷商忽略,而這些環節恰恰是產業鏈中非常重要的部分。此外,專業技術人才的缺乏也限制了云花發展,除了各類鮮切花的技術推廣,花卉生產企業的管理也面臨著困境。這主要因為,與其他行業相比,花卉產業屬于新興產業,企業的實力普遍較弱,無法吸引高素質管理人才。”
產區轉移帶來設施升級良機
作為昆明高效農業生產區的滇池流域是云南鮮切花主產區,其花卉產業在昆明市社會經濟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2008年昆明市委、市政府作出了在滇池流域核心區實施“四退三還”的決策,到2013年滇池流域核心區域的蔬菜、花卉將全面退出,并向周邊的宜良、石林、嵩明、尋甸、東川、祿勸、富民等地區轉移,退出后的土地主要以建設濕地公園、發展園林綠化和經濟林木為主。和葵認為,影響今年云花價格走高的一個因素就是生產規模增長受到限制。“目前,滇池流域退出的花卉生產面積近萬畝,實際我們統計的滇池流域核心區花卉種植面積達7.55萬畝,未來幾年內,這些傳統的產區都將逐步轉移,這也給云南花卉產業升級帶來了良機。”和葵說。
不久前,云南農業生產遭遇倒春寒,花卉由于缺乏設施保護,受損嚴重。“總體來說,云南的花卉生產設施仍很落后,我們也在積極建議農戶使用性價比更好的大棚設施。以玉溪通海為例,以前農戶使用的是每畝造價5000元的竹棚,竹棚的使用壽命在2至3年,而鋼架大棚每畝造價為4萬元,使用壽命可以達到10年,實際使用成本差不多,但鋼架大棚空間更大、更為牢固,增加保溫設施也更為方便。我們希望利用這次產區轉移的機會,與各個區縣政府合作,利用省政府和各地方政府的政策補貼形式,幫助花農進行生產設施升級。”和葵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