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躍中:越位建筑“大景觀”
不斷翻新的城市總給人以臨時感。
當一種城市建設所帶來的痼疾成為習慣時,很少有人會去追究它本質的原因。如果身為知情者的設計者也回避或是沉默的話,那這個城市似乎就永無出頭之日了。
對陳躍中的采訪正是為此而來。陳躍中,一個有建筑、規劃、景觀教育背景的景觀設計師,一個提出要由景觀來指導城市規劃的景觀設計師。這是厚厚的采訪資料所傳遞出的信息。
“景觀越位于建筑之前”,這到底是一個人一廂情愿的熱愛,還是行業縝密嚴謹的未來主流?
但談話還是從城市的細節開始,“好多車都是胡亂地停放,入口和門前都雜亂無章。”陳躍中直言。
一個人的困惑
讓陳躍中倍感困惑的事情是很多人能感同身受的城市痼疾,比如“停車場太遠缺乏規劃,連北京火車站也如此,建筑標識指向不清”。
“現在很多的景觀設計是撇開功能單講如何好看。雕塑、噴泉等是為了好看,僅僅為填充城市空間,為的是錦上添花,忽略了建筑設施與周邊環境之間的功能關系,更忽略了場地使用者的基本需求?!?/P>
就連奧運建筑,陳躍中認為也有遺憾:“建筑場地很大,但車卻開不進去,缺乏功能上的考慮?!北緛韴龅嘏c建筑是不能分開的,但是現在它們被生生地分開了。
這些對普通人來說,感受到的只是不舒適;對研究景觀設計的陳躍中來說,最開始他也只是不適應,最終他的不適應轉為了憤怒,憤怒完畢,他還困惑:“人們對此竟然很接受!”
“中國特別缺少對場地設計的研究。”陳躍中說。所謂場地設計,就是建筑并非孤立存在,而是與周邊的一切發生著關系。景觀設計師必須對周邊的自然環境和實際需求作出考量,并制訂最適合人們使用的方案?,F在人人都駕車出行,建筑場地不予考慮,暴露出來的是設計師的無能。
2000年從美國回來后,陳躍中就提出了“大景觀”概念,將景觀設計置于所有設計之前?!霸瓉淼木坝^都是造景,是錦上添花,不是生態和功能性的統一?!贝缶坝^是從自然生態和社會功能的要求出發踐行景觀設計。
他舉例:“一場大雨,這對于缺水的北京來說本來是好事,可是為什么雨一大了卻到處被淹,適得其反?就是因為布局不合理?,F代景觀必須考慮自然和城市的關系,景觀就是和老天在一起講融洽的事情。古典哲學講人與自然的關系,這是非常樸素而又亙古不變的大道理。”
水墨里走出的設計師
他遞過來的名片上,“易蘭”兩字是書法體,底上鋪著深深的藍。
上世紀60年代,陳躍中出生在北京?!拔以阼F路局的大院里長大。和建筑的結緣,還是要歸結到小時候的愛好上?!?/P>
他從9歲開始學國畫?,F在,他還記得自己小時候學畫的經歷。有次好不容易攢了錢,坐著公共汽車到“榮寶齋”買畫,到了后卻發現帶的錢不夠?!皹s寶齋”當時有個傳統,就是柜臺上一個小罐子里放著些其他顧客捐贈的零錢,如果不夠,掌柜的就從罐子里拿出零錢添上,以圓孩子們的夢。這次也不例外,陳躍中得到了這些零錢的幫助。
因為懷揣著這個小小的熱愛,陳躍中沒有成為王朔筆下的“頑主們”。院里的小孩,既也有王朔小說里打群架類型,也有其他更壞的類型,幸運的是“我們樓道的孩子都喜歡畫畫,因此沒有一個學壞的”。
1980年,陳躍中考上了重慶建筑工程學院(現重慶大學),攻讀建筑學。然而從小學習國畫的經歷,如同宣紙上著了墨,在他心里渲染開去。“念念不忘的還是對中國傳統園林的精美、造園技藝的熱愛”。在大學實習時,他從重慶順流而下,看了集聚中國園林精髓的蘇州園林,終于遂了心愿。在那里,《紅樓夢》、《牡丹亭》里所描述的景象一一呈現:粉墻黛瓦,綠葉扶疏,庭院深深。
本科畢業后,陳躍中回到北京,受“景觀還是北林好”的感召,進入北京林業大學攻讀景觀專業的研究生。在他看來,“北京林業大學有深厚的造林技巧和手法,集中國古典園林大成,欠缺的是與現代功能的結合?!?/P>
顯然,陳躍中并不滿足于中國文人把自家庭院一關,“管爾東南西北風”,把玩造園,自成一統。1986年,適逢勁吹出國風,他毫不猶豫地選擇了美國,繼續攻讀城市規劃和景觀專業。
編輯:roya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