耐旱植物促進城市綠化可持續發展
“寧夏節水耐旱觀賞植物抗旱性研究”報告指出節水耐旱觀賞植物對城市園林綠化事業的可持續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中國風景園林網訊 在第四屆全國園林科技論壇暨第28次全國園林科技信息網網會上,寧夏林業研究所(有限公司)種苗生物工程國家重點實驗室副主任彭勵到會做了題為“寧夏節水耐旱觀賞植物抗旱性研究”的報告。該研究分析了蒙古扁桃、柄扁桃、蒙古蕕、醉魚木(互葉醉魚草)、金葉蕕、文冠果這六種節水耐旱觀賞植物的結構特征和生理特征,實驗結果顯示這六種植物的抗旱能力依次為:蒙古扁桃>柄扁桃>蒙古蕕>醉魚木>金葉蕕>文冠果。
彭勵還表示,對于節水耐旱觀賞植物而言,僅從這些指標來評價其抗旱性是不充分的,若能結合觀賞植物的觀賞價值指標,如:觀葉、觀花、觀果和園林配置等4個方面的觀賞特性,篩選出抗逆性強、觀賞效果好、能適應當地土壤氣候條件的節水耐旱觀賞植物 ,這對城市園林綠化事業的可持續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以下是該報告的主要內容:
一、研究背景:
我國正處于城市化和城鎮化發展的高速時期,生態環境的改善和園林景觀建設成為我國社會進步和生態文明的重要標志。
隨著 城市化規模迅速擴張,綠地面積大幅度增加,與我國淡水資源匱乏成為長期存在的尖銳矛盾,這一矛盾在我國北方城市尤為突出。隨著綠地面積增加,管理養護成本也不斷增加,制約著我國城市綠化景觀事業的健康可持續發展。
節約型的城市綠化理念已成為廣泛關注和重視的熱點,國內外對這一問題的研究方興未艾。節水耐旱觀賞植物的篩選、繁育技術的研究和推廣應用將為城市化城鎮化景觀建設開拓出植物節水的新領域。
節水耐旱觀賞植物概念的提出、相關植物資源的引種馴化、示范推廣所必須的關鍵共性技術--種苗工廠化繁育技術、工藝流程和配套關鍵設備的工程化集成、配置應用技術和配套栽培技術的綜合研究及系列節水耐旱觀賞植物品種的開發,可使我國北方城市景觀建設節約大量淡水資源和管護成本,促進城市綠化美化事業的可持續發展,為我國建設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的社會提供了種質資源與技術支撐。
近年來,我們(寧夏林業研究所(有限公司)種苗生物工程國家重點實驗室)通過對引進的植物品種進行物候期、生物學特性、越冬和越夏適應性觀測和分析,從中篩選出具有較好適應性的植物67種,其中喬木17種、灌木31種、藤本2種、草本17種。
試驗材料:
蒙古蕕
金葉蕕
醉魚木
蒙古扁桃
柄扁桃
文冠果
編輯:Aggi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