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漢“四大經典”園林景觀設計師訪談
武漢火車站站前廣場景觀設計圖
武漢解放公園
從“輝煌60年?武漢十大經典工程”評選組委會獲悉,在11日揭曉的十大經典工程中,漢口江灘、琴臺文化藝術中心、江漢路步行街、解放公園四項工程的園林景觀設計均由武漢市園林建筑規劃設計院主持或參與設計完成。這些被江城人引以為傲的園林景觀背后有著怎樣的故事?13日,分別采訪幾位參與這些項目的設計師。
“月影”舞臺??創新與傳承妙融
琴臺文化藝術中心景觀設計是充滿挑戰的設計項目,設計師們在公園建設的生態性與文化性、科學性與藝術性、觀賞性與互動性等方面進行了積極探索。這一園林景觀工程也被武漢人譽為“最美的城市客廳”。
“我們在進行園林景觀和建筑設計時,始終把握‘傳承’和‘創新’這兩點。在月湖南岸古琴臺這一著名的傳統建筑與北岸大體量現代化音樂廳之間,景觀設計肩負了統一協調的使命。比如其間的亭臺樓閣設計就是這種既不失傳統又不失現代的代表,我們和黃鶴樓的設計者向欣然老先生反復推敲數月才得今天的造型。但又不拘泥于此!”該項目負責人、市園林建筑規劃設計院總工程師盛聶銘認為:最具典型性的融合是露天演出廣場的圓形舞臺。
占地2000平方米的大舞臺靜飄湖中,運用LED發光地板營造出可變換“圓月”與“弦月”造型,與天上的明月呼應。舞臺可在水中升降,游客至此猶如進入飄渺的月宮,浪漫的構思與科技的完美結合。露天觀演臺也別有風味,坐在六七米高的“高山”環形看臺上,俯視“月影”舞臺,仿佛身處“高山、流水”意境。
濱江觀景步道??寬度與人氣關聯密切
“對漢口江灘的設計不是一片街心綠地、一座公園那么簡單,也不僅僅是單純的園林景觀設計,實際上已上升到城市設計的高度。”市園林建筑規劃設計院副院長、高級工程師讓余敏主持了江灘園林景觀的設計,他回憶了這樣一個細節。
濱江觀景步道是江灘設計中最重要、最核心的景觀帶之一,但在設計時對其寬度存在很大爭議,有人堅持不要太寬了,多留出地方綠化,但另一種觀念卻認為:步道是吸引人氣之所,越寬人就會越多。“最終我們將步道設為20米寬,這在當時的公園建設中是很少見的。江灘建成后,人氣漸旺,每逢節假日,步道人滿為患。所以,漢口江灘二期時,我們心里有了底,大著膽子將步道拓寬至60米,今天看來它與氣勢恢宏的長江已相得益彰。”
正是這些人性化細節的充分體現,漢口江灘的景觀游憩功能、綠化生態功能、娛樂休閑功能才如此展現出迷人風采,人們才更愿親近它。這一設計項目也因此榮獲中國人居環境范例獎及中華人民共和國魯班獎。
江漢路步行街??“金花”在”見縫插針”里綻放
今天的江漢路步行街與北京王府井、上海南京路等并稱中國大都市的五朵金花。
回憶起10年前參與改造設計江漢路老街時的情景,設計師李雁仍感慨:“當時可真是個難題,在寸土寸金的商業街搞園林景觀,哪有空地呀,代表著江漢風情的商業老街,地下全是密密麻麻的管網,根本沒法生根!”但設計師們卻通過巧妙地‘見縫插針’,創造出了高品質的空間景象,首次引進的后置箱式種植器,不僅解決了綠化難題,還與街道設施完美結合,使街道更顯時尚。
“我記憶中最深的,民生銀行門前那排S形花壇的設計,為了能讓景觀與這條百年老街的風貌和歷史建筑形式相協調,我們也是煞費心思,將花壇設計成這種形狀,也想讓游人體味懷舊的感覺。”
武漢王家墩商務區王家墩公園
“人工濕地”??三年苦思,幡然領悟
今天的解放公園已成為市民最喜歡的城市公園,將“人工濕地”這一先進生態修復原理運用于城市公園建設,在國內首開先河,給園林及城市帶來的意義至為深遠。這一開創性的園林設計思想是如何誕生的呢?
參與了公園改造市園林建筑規劃設計院設計師李冰告訴記者:7年前,當他們構思改造解放公園的理念時,真的無法想像今天的模樣。當時的解放公園是漢口鬧市中心最大的綠地,但被周邊建筑包圍成為一塊“綠色飛地”,園內設施陳舊,水面污染嚴重。
當時,整個城市的建綠思路也正面臨新的定位和轉型,如何改造好它成為一個新課題。“這也是我們為了一座公園首次面向國際征集改造設計方案。”直到2005年,我們和加拿大園林專家文森特?艾思林,經過數年多次論證和修改之后,最終提交了今天得以實現的設計理念??建設一座擁有生態濕地系統的與街市無縫對接,向公共街道和居民社區無限延伸的開放式新型公園。
“好比水到渠成,3年苦思,一朝幡然領悟。解放公園的改造一錘定音。園中三湖,采用國際最先進的人工濕地生態水循環技術,融會貫通,清水長流。”改造后的解放公園最近被評為全國五十多個重點公園之一。
編輯:roya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