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樹名木認養費嚇退愛心人
昨天是植樹節,昨天一早,蘇州市園林綠化監察所在桐涇公園舉辦了古樹名木、綠地認養和家庭養花咨詢的大型廣場活動。半天下來,與家庭養花咨詢的擁擠熱鬧相比,綠化部門準備的20棵古樹名木,竟然沒有一棵找到“養父母”。作為見證古城歷史的“活化石”,古樹名木認養為何會如此遇冷?記者通過了解發現,每年5000元的認養費,讓不少準備認養的市民望而止步。許多市民也呼吁,這道愛心門檻應該降低點,那樣才能吸引更多市民參與到認養活動中來。
昨天上午9:30,認養活動正式開始,在家庭養花、綠化知識宣傳等攤位前,立刻圍滿了前來咨詢的市民。家住新康花園的退休老人劉女士,來到了古樹名木認養攤位前,咨詢起古樹名木的認養情況。得知一棵古樹名木一年下來需要5000元認養費時,劉女士連連嘆息:“太貴了!太貴了!能不能便宜點?”得知這筆認養費不能便宜后,劉女士面帶失望的神色轉身離開了?!暗弥裉爝@里有古樹名木認養活動,我也特別喜歡養花,所以就趕過來了,沒想到認養費這么貴,如果是幾百元,對我們退休人員來說,還能承受。”
家住潤達社區的李老伯告訴記者,退休后唯一的興趣愛好就是擺弄花草,自家院里養了七八十盆花,“所以一早趕來,一是向花卉培育專家咨詢家庭養花的澆水、光照問題,另外想問家門口一塊無人管的綠地能不能認養,“大家都為城市捐一片綠,我們的生活質量才能提高啊”,“1平方米綠地1年5元,家門口那塊綠地少說也有100多平方米,自己退休工資才一千出頭,想想還是算了”。
昨天,市園林和綠化管理部門向記者介紹,去年蘇州首次出臺綠地認建認養試行辦法,并公布了首批認建認養對象,就是要將城市綠化由單純的政府行為,轉化為全社會的共同行為。
昨天上午9時30分至下午1時,現場共接待市民近千人次,包括去年首批認養綠地的金閶外國語實驗學校,市園林和綠化監察所與歐尚超市、市區一家外資企業共3家單位簽訂了綠地認養協議,認養面積近900平方米,僅是今年推出的認養總面積的一個“零頭”,而古樹名木的認養,也與去年一樣無人問津。
昨天,蘇州市園林和綠化監察所執法科科長徐海鳳接受記者采訪時說,與去年相比,今年認養單位多了2家,現場咨詢的市民也增加了20%以上,年齡多在50歲以上、70歲以下,“普通市民家庭認養綠地的熱情更加高漲,可能是因為認養的起點稍高,真正出手的還是比較少”。
面對這樣有點尷尬的結果和市民的呼聲,蘇州市園林綠化監察所執法科徐海鳳科長表示,這次他們組織的供市民認養的古樹名木,全部集中在古城區,都是百年以上的古樹,樹齡最老的是一棵位于平江區東海島新隨里的銀杏樹,今年已經530歲,而其它一些廣玉蘭、香樟和紅豆杉等,樹齡也都在兩三百歲,樹種極其珍貴?!翱赡芸紤]到這些古樹名木具有較高的保護價值,所以上級部門在確定認養費上了,才定了那樣的價格。”徐海鳳表示,他們會認真將市民的建議向上級部門匯報,爭取將這道愛心門檻降低,讓更多的有愛心市民參與到認養活動中來,為古樹名木保護出一份力。
市綠化管理部門提醒市民,今年共推出15塊公園綠地、3座公園,以及20棵古樹名木供市民認建認養,有意者可撥打市園林綠化監察所熱線電話0512-68118120聯系。
編輯:liyutingb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