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水景、道路、假山旁的植物配置
建筑物旁植物配置
首先要符合建筑物的性質和所要表現的主題。如在杭州“平湖秋月”碑亭旁,栽植一株樹冠如蓋的較大的秋色樹;“聞木樨香軒”旁,以桂花樹環繞等。其次,要使建筑物與周圍環境協調。如建筑物體量過大,建筑形式呆板,或位置不當等,均可利用植物遮擋或彌補。再次,加強建筑物的基礎種植,墻基種花草或灌木,使建筑物與地面之間有過渡空間,或起穩定基礎的作用。屋角點綴一株花木,可克服建造物外形單調的感覺。墻面可配植攀緣植物,雕像旁宜密植有適當高度的常綠樹作背景。坐椅旁宜種庇陰的、有香味的花木等。
水景植物配置
園林中的各種水體如湖泊、河川、池泉、溪澗的植物配置,要符合水體生態環境要求,水景創造要注意堤和島劃分水面和增加景深的作用。水邊植物宜選用耐水喜濕、姿態優美、色澤鮮明的喬木和灌木,或構成主景,或同花草、湖石結合裝飾駁岸。在較大的水體旁種高大喬木時,要注意林冠線的起伏和透景線的開闊。在有景可映的水面,不宜栽水生植物,以擴大空間感,將遠山、近樹、建筑物等組成一幅“水中畫”。
路旁植物配置
一般以表現石的形態、質地為主,不宜過多配置植物。有時可在石旁配置一二株小喬木或灌木。在需要遮掩時,可種攀緣植物。半埋于地面的石塊旁,則常常以書帶草或低矮花卉相配。溪澗旁石塊,常植以各類水草,以助自然之趣。
假山石旁植物配置
要注意創造不同的園路景觀,如山道、竹徑、花徑、野趣之路等。在自然式園路中,應打破一般行道樹的栽植格局,兩側不栽植同一樹種,但必須取得均衡效果。株行距應與路旁景物結合,留出透景線。路口可種植色彩鮮明的孤植樹或樹叢,或作對景,或作標志,起導游作用。在次要園路或小路路面,可鑲嵌草皮,豐富園路景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