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浪:奧運與世博綠地有何異同?
奧運與世博綠地有何異同?上海市容和綠化管理局副總工程師張浪詳細解析
2008年北京奧運會落下帷幕不久,2010年上海世博會又精彩登場。這是近年來最受國人乃至全球關注的中國兩大城市事件。奧運會是體育盛事,世博會是展覽盛會,兩者似乎不可比擬。然而,在風景園林行業看來,這兩大城市事件卻有著一個共同的交集???園林綠化。富有探索精神的業界人士希望通過對具有引領和示范作用的大事件的思考和探討,獲得某種啟示或借鑒。
在剛剛結束的第47屆IFLA蘇州大會上,上海世博會綠化專項規劃組組長、上海市容和綠化管理局副總工程師張浪博士屢遭追問:上海世博會綠化及公園綠地項目和北京奧運綠化及森林公園綠地項目有何異同?
“當奧運會的綠化項目進行得如火如荼,而世博會的綠化剛剛啟動時,我就專程帶隊去北京奧運場地參觀學習。盡管我們沒有坐下來認真地去進行比對,但應該說,這種比較的思想一直是有的。概括來講,差異是主要的,相同是次要的。”張浪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說。
差異一:中心城區的工業污染地???城市近郊的農地
一江橫貫東西,兩橋飛架南北。世博會選址在橫跨黃浦江的盧浦大橋和南浦大橋之間的兩岸,這是上海的中心城區,而且還承載著百年中國工業的滄桑和歷史。“這塊地是李鴻章發起洋務運動造大船的區域,旁邊還有煉鋼廠等。”張浪笑著說,“慈禧肯定沒想到,百多年后,這里竟用來舉辦世博會。”由于靠近城市心臟位置,動拆遷的量可想而知;而作為曾經的老工業基地,污染嚴重,從綠化立地來講,土壤條件很差,綠化困難很大。但北京奧運會選址在近郊的農村區域,城市化程度不高,動拆遷的量相對較小,植被基礎也相對較好。
差異二:灘涂地???山水城
上海城市歷史不過百余年,然而,上海卻有著幾百年、幾千年的灘涂歷史。因此世博綠地建設,無法避開上海獨有的灘涂地的地理特征。“在灘涂之上建城市,在城市中間建綠地,要體現快捷、高效的風格,甚至要融入海派文化的時尚。這是我們構思上海世博綠地的理念和出發點。”張浪認為,奧運森林公園,在某種意義上追求的還是山水意境。因為北京本身就有山水,山水園的做法是符合北京的歷史和自然特征的,也契合傳統的造園形態和精髓。但黃浦江下游是沒有山的,如果也在這里堆山,就顯得很突兀。盡管從形態構圖角度來看,世博綠地也有山水園的思想,但這是次要的。
差異三:展示???宣傳
在世博會和奧運會期間,綠地扮演著不同角色。對世博會來說,綠化和園區內其他展館一樣,正兒八經是個展品。“進園的東西都是展品,所以我們選擇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東方杉。”張浪解釋道,“再比如,黃浦江水如何流到園區,再經過我們的綠地變成干凈的水,這個過程也是一種展示。綠化對奧運來說主要是宣傳作用,通過塑造這樣的空間,來表達我們改善環境的態度和思想,展示倒在其次。”
據世博官方預計,世博會的觀眾將會達到七千萬人次。這意味著世博園區平均每天要承受40萬左右人次的沖擊。“這就要求綠地能實現高密人群下的極端使用功能,奧運公園不存在這個問題。”除此之外,在張浪看來,在規模上,世博綠地體量要小些,因此可做得精致些;在施工工期上,由于動拆遷量大的原因,留給世博綠化施工的時間要緊張得多;在后續利用上,由于前面講過的區位不同,世博綠地下面其實留有豐富的地下空間,所以給后續利用增加了難度。
城市獨特的自然歷史文化,要求園林綠化也與之相適應。因此,呈現在我們眼前的便是千姿百態的城市園林景觀。然而,在差異的背后,似乎總隱含著一些相同的精神內涵和技術方法。就北京奧運會和上海世博會來說,張浪認為至少有以下三點是有著明顯的共性的。
共性一:改善城市環境
上海的世博綠地系統,這樣的濱水“綠心”,使上海中心城區公共綠地布局結構更加合理,不僅為城市提供“氧氣庫”,改善城市生態環境,而且為市民提供健康、舒適的休閑場所。北京奧運森林公園也具有同樣的功能。“通過一個大事件,聚焦綠地建設,對城市功能進行提升。在這一點上,兩者是一致的。”令張浪備感欣慰的是,“我們已經通過這兩大舉世矚目的事件,向全世界表達了中國人對城市生態的基本態度,即我們是重視環境的:不僅加大投入,也在加強保護。”
共性二:大膽創新嘗試
奧運的精神是“更快、更高、更強”,強調的是要敢于突破,勇于爭先;而世博本身就是展示和傳播創新科技成果與理念的大平臺。因此,敢于先行先試、不斷創新突破就成為這兩個綠化項目共同的內在精神。張浪自豪地說:“我們敢于展示,甚至敢于展示不成熟的東西,也敢于展示創作的過程。”
共性三:聚焦生態技術
在兩大項目中,生態技術的應用也隨處可見。例如,奧運公園把中水凈化后加以利用,世博會則把黃浦江的劣五類水凈化成三類水后,作為景觀用水和灌溉、沖洗用水。還有物質循環利用技術、固廢處理技術等等。
編輯:Aggi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