渭河生態景觀帶即將投建

陜西省第十一屆人民代表大會第四次會議1月17日開幕。今年是“十二五”的開局之年,未來五年的基本目標是:努力實現經濟綜合實力、人民生活水平和質量、生態環境保護上臺階,2015年進入全國中等發達省份行列,2020年建成西部強省,與全國同步進入全面小康社會。
陜西省代省長趙正永在作政府工作報告時說,“十二五”是陜西深化改革開放、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的攻堅時期,也是大幅提升綜合實力、闊步邁向中等發達省份的重要時期。報告中不少亮點讓人充滿期待。
亮點一:全省鐵路三小時經濟圈
我省將進一步完善“兩縱五橫八輻射一城際”鐵路網、“兩環三縱七橫六輻射”商速公路網和“一主多輔”航空運輸網,把西安建成全國重要的鐵路、公路和航空樞紐。到“十二五”末,新增鐵路2500公里,營運里程達到6000公里,形成全省鐵路三小時經濟圈。新增高速公路2000公里,通車里程突破5500公里,基本實現縣縣通高速。近200條航線連通國內外90座城市。城際交通和西安大都市軌道交通形成框架。
亮點二:渭河再煥生機
建設一批重點水利項目,“引漢濟渭”主體工程、渭河全線治理基本完工,水資源供需矛盾有效緩解。
亮點三:做美城市、做強縣城、做大集鎮、做好社區
堅持“做美城市、做強縣城、做大集鎮、做好社區”的思路,打造關中城市群和南北交通干線、陜北長城沿線、陜南漢江沿岸城鎮帶,實現大中城市建設生態化、管理精細化,縣城提高承載、擴大容量、宜居樂業,集鎮人氣聚集、設施齊全、管理有序,社區組織健全、功能完善、服務到位,到“十二五”末全省城鎮化水平達到57%。
亮點四:關中創新發展、陜北持續發展、陜南循環發展
按照城鄉政策一致、規劃建設一體、公共服務均等、收入水平相當的要求推進城鄉統籌,進一步壯大縣域經濟,促進城鄉共同發展、共同繁榮。全面落實有條件農村居民進城落戶的各項政策,力爭600萬農村居民到城鎮安居創業,創新區域發展戰略。
亮點五:五年解決254萬戶居民住房困難
基本養老、基本醫療和最低生活保障兩年實現城鄉全覆蓋,并建立保障標準逐年提高以及低收入群眾基本生活保障與物價上漲掛鉤機制。加大保障性住房、棚戶區改造和農村危房改造力度,五年解決254萬戶城鄉中低收入居民的住房困難。
亮點六:煤礦企業從522家減少到120家
綜合運用工程節能、技術節能、合同能源管理三大措施,全面推進工業、建筑、交通和公共機構的節能。繼續抓好200家耗能大戶和100個節能項目。實施新一輪煤礦整頓關閉和資源整合,6月底前將全省煤礦企業從522家減少到120家。
亮點七:100家清潔生產示范企業
加快實施陜南循環經濟產業發展規劃,支持銅川搞好資源型城市可持續發展試點,切實抓好漢中循環經濟產業聚集區、商丹循環經濟工業園、銅川董家河煤電鋁產業園等項目建設,支持各地建設以低碳和循環經濟為特征的產業園區。推進資源再生和大宗工業廢舊產品再制造產業發展,扶持100家清潔生產示范企業。大力實行秸稈綜合利用,加快發展新型環保產業。
亮點八:打造國際大都市形象
加大省市共建力度,推進西安、成陽市政基礎設施一體化和網絡化,構建主城區和衛星城相協調的組團式空問布局。高起點規劃建設灃渭、涇渭新區,加快實施重大基礎設施和產業項目,建設渭河生態景觀帶,打造體現國際大都市形象的新地標。
亮點九:提供就業崗位160萬個
加強縣城和重點鎮建設,為農村居民進城創業和提高生活質量搭建平臺。支持縣城和30個重點鎮從擴大規模、強化功能、提升管理三個層次入手,實施以城帶鎮、村莊整合、園區示范、社區建設、環境整治、強化服務六大工程,到2015年,形成10個20萬人以上、33個10萬人以上的縣城和30個超過5萬人的鎮,提供就業崗位160萬個。
亮點十:提高人民群眾的安全感
深化平安陜西建設。加強基層派出所、司法所建設,實施監獄布局調整和搬遷改造工程,逐步增加警力,搞好社會治安綜合治理,依法打擊各類刑事犯罪,進一步提高人民群眾的安全感。健全重大自然災害、突發公共安全事件應急處理機制。強化食品藥品安全監管,嚴厲查處制售假冒偽劣商品的行為。搞好安全生產,加強道路交通和特種設備安全管理,堅決遏制重特大事故發生。
編輯:ja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