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建筑師魯杰:建筑這個微縮的宇宙
古建筑須造福人類
記:你如何看待自己從實踐到案頭研究、再回到實踐的方式?
魯:我有兩句話總結一生。前一句是:60年代操作、70年代管理、80年代設計、90年代寫作、21世紀前十年研究風水;后一句是:我經歷了三次思想升華。
1985年我參與琴臺路改建設計方案的討論。唐普教授建議我首先把四川古建筑調查清楚后再著手全國古建筑研究,為此我搞了一年多調查,心頭特別踏實。我的大會發言震動了很多專家。田野考察改變了我的治學思路;1991年我去美國參加34屆世界建筑年會,主講青羊宮的八卦亭。八卦亭整體建筑分三層,下層為正方形,中間為八角形,上層為圓形,象征“天圓、地方、陰陽相生、八卦相合成萬物”。八卦亭共有81條龍,含九九歸一之意。這些內容也促使我的建筑思想發生變化。2000年十卷本寫完,我才深感古建筑在技術、文化、藝術、智慧方面的博大精深。我研究古建筑不再是關乎文化藝術的問題了,而是意識到研究古建筑必須造福人類。因為現代建筑解決住房功能問題,無法像中國傳統建筑那樣面對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終極之問。
重建老君閣的文化亮點
記:羅哲文先生(注:國家文物局古建筑專家)評價你“可以把傳統古建筑與風水智慧結合后落地”。你在各地設計了不少建筑,請談談青城山老君閣的情況。
魯:經歷汶川地震后,青城山一線古建筑損壞嚴重。閣、塔往往是地標性建筑,尤其對一座享譽世界的名山而言,老君閣就像名山上的一顆明珠。鑒于經地震嚴重損毀的老君閣無法簡單修復,只能拆除。重建計劃得到澳門方面的資金支持,我做出的恢復重建的創意方案在2009年經有關部門批準,由四川中瀚建筑設計院于2009年年底完成設計后施工。
記:這次重建老君閣,特點有哪些?
魯:建筑風格為清代四川道教宮觀川派特色。樓閣高33米,象征道教三十三重天。閣為九重檐,寓意中國傳統學說中九為陽數之極,平面布局八方對應道教八卦方位。
新建的老君閣有以下的亮點:第一,傳統全木穿斗結構與現今鋼連接件結合的木結構樓閣;第二,室內一層24米空間,為中國傳統建筑之最;第三,閣內八方內墻面上浮雕二十八宿星座與赤道的軌跡關系,以及傳統的二十八宿生肖圖,這一構成應該說是獨步中華的;第四,老君閣臺基99攢漢白玉斗?,也屬前無先例;第五,漢白玉欄桿板上浮雕六十四卦,演繹一年四季天體變化過程,是易學的立體展現;第六,五千言小篆書法碑刻老子《道德經》,是送給后人的一份珍貴禮品。
記:重建的老君閣何時落成?
魯:近期落成。到時候你可以發現,老君閣像“蜀籟”一樣美。我們的傳統建筑所涉及的美學、心理學、地理學、環境學等問題,其實都是伸手可及的,并非一團霧氣。
記:你目前還有什么打算?
魯:盡余生之力弘揚中國傳統建筑思想。《黃帝內經》成書于2000年前后的秦漢時期,其博大精深的科學闡述,不僅涉及醫學,而且包羅天文學、地理學、哲學、人類學、社會學、軍事學、數學、建筑生態學等各項人類所獲的科學成就。我越來越感到,雖然早在2000年前,先祖們卻揭示出許多現代科學正試圖證實的與將要證實的成就。為此我還想創建一處星座文化街區,展示中國人與四組太空星座的關系,讓人們更多地了解太空大宇宙?小宇宙與建筑這個微縮宇宙的關系,讓建筑更好地為人服務??這將是我晚年一個更大的夢。
采訪手記
2011年1月11日
進入隆冬時節,夜間的成都街面人跡稀少。魯杰患了感冒,趕到采訪地點,吃了一把藥,才開始進入話題。
魯杰屬于博覽式的一類人,練習“八段錦”數十年不輟,加上記憶力奇好,生動講述了很多古建筑方面的心得。他笑言:“古代建筑師依靠的就是‘心中的圖紙’,沒有記憶力是吃不了這碗飯的。很多關鍵性的東西,師傅講一次兩次就閉口了,你記不住,那就白學了。”
中國古代建筑著作可分為官書和私人著作兩類:第一類為官書,是古代各朝代制定建筑制度做法、工料定額的建筑法規或記錄;第二類為私人著作,大都是文人記錄居室及庭園環境布置或工匠記錄操作時對于建筑構件做法的相關資料。魯杰說,“祖先留給我們5本建筑權威之作,靠這5本書中華民族的建筑就維系了5000年。這5本書是《考工記》、宋代《營造法式》、明代《魯班經》、明代《園治》和清朝工部《工程做法則例》,字數并不多,但越是深入鉆研,越是深深感到梁思成先生整理該類著作對保存中華民族文化的偉大意義。”
一方面要恪守古法,一方面要因勢利導、推陳出新,由此可見魯杰的“建筑辯證法”。
魯杰認為,好的建筑要有充足的陽光、新鮮的空氣、良好的通風、沒有噪聲干擾等。他首次將傳統的“和合文化”應用于農舍建筑等領域,提出“中華和合建筑體系”,就是將傳統建筑智慧與現代建筑科學融為一體。
針對目前的農家樂、鄉村旅游熱潮,魯杰提出了“移植文化”概念。比如2009年2月他在三圣鄉紅砂村,對此地建立國學教育基地提出建議說,成都牛王廟原建筑被遷到三圣鄉進行異地保護,三圣鄉本身就是因為有三圣廟而得名。同時,三圣鄉紅砂村作為國家“AAAA旅游景區”人氣本來旺盛,都是成都建設國學基地最能利用的資源。這就是說,“移植文化”可以為一個郊區景觀帶來文化的活力。
魯杰坦言,依照科學發展的觀點,一個地區如果不實時更新,缺少吸引眼球的亮點,那么發展的生命就會很短暫。“任何一個景點如果五年內沒有推出新文化熱點,人氣就會劇減……”
圣者言建筑是石頭的史書,其實建筑更是人類文化的紀念碑。“好建筑是有生命的。我們要對得起那些有生命的建筑啊。”臨別,魯杰老師贈我一冊《天人合一紫禁城》,他的一番話一直響在我的耳邊。
編輯:jade
相關閱讀
遼寧沈陽:世界最大泵道公園開園
沈陽國際泵道公園總投資約1億元,總占地面積4.58萬平方米,其中核心泵道場地面積約8000平方米,共設置平地練習區、入門波浪道、小型初級道、大型初級道、標準泵道、騰躍道、自由式場地、碗池共9個賽道【詳細】
京城最大綠肺溫榆河公園18條道路“瘦身曲化”
在京城最大“綠肺”——溫榆河公園,18條市政道路眼下正開展設計建設。近日,由北京城市規劃院、園林古建院、市水利設計院、弘都院、林業大學等專業團隊組建的規劃技術工作營,已經完成了【詳細】
《杭州市濕地保護條例》施行
《杭州市濕地保護條例》今年5月1日起施行。浙江省杭州市近日召開新聞發布會,介紹《杭州市濕地保護條例》制定實施的有關情況,提出將扎實推進濕地保護和修復,全力推進國際濕地城市創建【詳細】
同濟大學風景園林專業女生留學歸來后當廚師
有人問小迪,985畢業做廚師不會感覺虧了嗎?小迪說“標簽也許可以帶給人暫時的光環,但它不該定義你。”小迪說她喜歡做料理,因為看到吃了自己做的食物感到幸福的食客會覺得很幸福【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