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園林綠化調查:行道樹被剝皮斷枝(圖)
成都市同和路,看著被鋸斷的行道樹,園林工人痛心不已資料圖片
華西都市報記者陳黎實習生胡筱瓊
面對城市綠化中遇到的難題,有市民建議可以認養樹木,以增強責任感
今年是聯合國大會第61屆會議確定的國際森林年,也是中國開展全民義務植樹運動30周年。作為“國家園林城市”和“國家森林城市”的成都,正在為建設中西部“人居環境最佳”和“世界現代田園城市”而努力。
“3·12”植樹節即將到來,“添綠、植樹”等關鍵詞早已在網絡上熱起來。而成都這座綠化覆蓋率達到38.81%的城市,也將迎來新一輪的造綠熱情。
不過,我們成都市目前的綠化現狀如何?有哪些難題與困境?市民有何新點子保護綠化成果?今日起,本報推出“拯救身邊的綠蔭”系列報道。
A 現狀
綠化覆蓋率和一些城市有差距
據成都市林業和園林局統計,成都市市域范圍共有6000多種植物,其中國家一級保護野生植物6種,二級保護野生植物23種,特有植物和標本植物47種,森林覆蓋率達到36.8%。截至2009年底,成都市十城區綠地率35.69%,綠化覆蓋率38.81%,人均公園綠地面積12.79平方米。
在全國范圍內,成都市在植物多樣性方面較為良好。在綠化覆蓋率方面,超過國家標準綠化覆蓋率0.81個百分點,處于全國中上游水平。
相比而言,北京、深圳等地的綠化覆蓋率較高。據北京市發改委去年11月公布,北京市的綠化覆蓋率達到44.4%,而深圳全市綠化覆蓋率在2009年即達到50%。成都與上海、西安、重慶等城市處在同一水平。
“如果和國外一些城市比,差距還要大一些。在日本,人們不放過每一寸可以綠化的土地,很多建筑上面都種有花草,一些大廈的外墻也有蔓藤植物形成的綠墻。森林覆蓋率達到70%左右。”成都市園林局相關部門負責人表示,還有國際知名的“花園城市”新加坡,都是成都綠化學習的榜樣。
B 調查
商家為亮招牌把樹剝皮斷枝
雖然成都市正在不斷加強和完善園林綠化基礎設施建設,但少數人為踐踏、破壞綠化的行為,卻讓綠化管護人員十分頭痛。
華西都市報記者調查發現,公交站旁的綠化帶被反復踩踏,樹上釘釘子掛物品等現象普遍存在,對此,一些市民路過時也習以為常。
在太升南路沿線,記者看到沿街的法國梧桐樹上,少量樹洞里被人塞進垃圾。而在一年前,這種現象更為嚴重,“一到國慶、五一,樹洞簡直成了垃圾桶,塞滿了宣傳單、烤肉簽、塑料袋,臟死了。”街邊一店鋪老板說。
而建設路二環路口一公交站臺,綠化帶被人反復踩踏,形成了
一條路。園林工人補栽多次,可新植物不到兩天又被踩死,補栽工作成了“無用功”。
對此,華西都市報記者前日致電成都市錦江區、青羊區等相關綠化部門負責人,他們碰到的各種破壞綠化行為,更是讓人十分“心痛”。
“二環路上有些商家為了把招牌亮出來,曾把門口的樹剝皮斷枝,還有的直接倒化學藥水,把樹燒死。”成都市綠化工程隊園林綠化科科長汪建平說,這些都是綠化工作中遇到的難題,“我們重新補栽,費時又費力,破壞行為還屢禁不止。”
除此之外,大型運渣車掛斷樹
枝,三環路附近一度發生偷樹砍樹的事件……這一系列破壞綠化的行為,都讓園林綠化部門的工作人員防不勝防。
“我們綠化養護的巡查人員有限,無法每天盯著轄區內的所有樹木。保護綠化植物,主要還是要靠市民們的自覺與相互監督。”錦江區園林和林業局綠化科科長李榮賓說,區內綠化面積逐年增長,維護人員卻還是保持原狀,綠化養護工作開展得很艱辛。
而在主干道上,早上9點以后,澆水車不許上路,下午5點到晚上9點也不能上路。“園林工人都是在半夜作業,效率不太高,人也更辛苦。”汪建平說。
C 建議
能否仿效京滬,認養家門口的樹?
面對這些難題和困境,市民們有沒有好的建議?對此,華西都市報記者對市民進行了隨機調查。除了廣泛種樹、增加綠化面積等建議外,還有一些新點子也被提出來。
“可不可以認養家門口的樹呢?說不定可以增強市民的責任感。”市民陳先生說,認養樹在全國其他城市已有先例,北京、上海等運作得還比較成功,“植樹節馬上要到了,我們除了植樹,也可以認養一棵樹
嘛。”
和陳先生有類似想法的還有其他人。家住慈惠堂街的市民韓先生就是其中一個。作為退休人員,沒事時,他喜歡在街邊小公園遛彎。
“要是街邊有一棵樹被我認養了,我會天天去看它長得如何,春夏秋冬的變化怎樣,我會很關注!”韓先生說,認養幾年后,感情肯定比現在要深得多,“就像我家的寵物一樣,早已成為家里的一員了。”
認養樹木可提高公民綠化意識
對于市民“認養家門口樹木”的建議,省社科院社會學所研究員南山說:“這是一種提高公民綠化意識的好辦法,個人公德、綠化、環保意識,都會在認領樹身上可持續性地體現出來。”
在南山看來,城市綠化中出現的種種問題,就像經濟學中所說的“公地的悲劇”。南山解釋說,就像是大鍋飯,反正不關乎到自家的利益,植物受損害的可能性無形中就增大了。
如何避免這樣的“公地悲劇”?南山認為,提高宣傳力度,培養市民綠化意識是一個方面,而把公共空間的綠地和每個人的利益掛鉤,效果可能會更好,認養樹木正好可以達到這個目的。
“我原來認養過一棵樹,但幾年以后不知道樹去哪了。所以我在支持認養樹的同時,更希望有制度的保障,至少要讓我看到認養樹木每一年的成長情況。”南山說。
編輯:sea
相關閱讀
安徽推行城鎮園林綠化林長制
近日,(安徽)省住房和城鄉建設廳印發相關工作方案要求,2018年建立城鎮園林綠化林長制相關的組織體系、制度體系、責任體系;2020年修編完善城鎮綠地系統規劃、完善城鎮生態網絡規劃、全省所有城市達到國家園林城市標準【詳細】
河北衡水:以園林綠化打造城市“高顏值”
近年以來,我市(河北省衡水市)園林綠化不斷升級,改變了原先單一的綠化格局,謀劃實施了一批高標準、高質量重點綠化建設項目,全市園林綠化工作取得初步成效。截至目前,市區綠化覆蓋率達到41.19%,綠地率達到36.91%,人均公園【詳細】
專家解讀《園林綠化工程建設管理規定》
為貫徹落實國務院推進簡政放權、放管結合、優化服務改革要求,做好城市園林綠化企業資質核準取消后市場管理工作,加強園林綠化工程建設事中事后監管,住房城鄉建設部近日印發《園林綠化工程建設管理規定》(以下簡稱《【詳細】